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美方如不纠正错误,再多接触也无法扭转中美关系

  ·   2023-05-16  ·   来源:中国网
标签:美国;中国;时事
打印
纠错

  最近一周,中美接触增多。在北京,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与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先后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奥地利维也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会晤。

  月初,在一场公开活动中,伯恩斯向中国媒体表示,中美两国之间有必要保持对话,中美双方需要深入、可靠的渠道,以便双方能够就不同意见进行讨论。

  去年11月举行的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两国元首同意继续保持经常性联系,同时责成两国外交安全团队持续开展战略沟通,跟进他们讨论的重大问题,落实他们达成的共识。美方表示美国务卿布林肯希望尽早访华,跟进会晤后续工作。但之后美方在无人飞艇事件中的过度反应使中美“经常性联系”一度中止。

  本次中美维也纳会晤,双方就推动中美关系排除障碍、止跌企稳进行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讨论。对于会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孙成昊认为十分必要。他表示,会晤将对美方正确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排除障碍、止跌企稳发挥积极作用。“建设性”讨论表明双方就关切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入了解彼此立场,对推动后续会晤有积极意义。

  彭博社报道称,中美近期接触由美国主动发起,意在缓和中美关系,同时也是为了安抚美国盟友。因为盟友们认为美国在缓和中美关系方面做得不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欧盟不应卷入中美零和博弈。

  对于欧盟在中美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孙兴杰认为,乌克兰危机之前,欧盟对华关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战略自主,即在中美之间作为第三方存在。乌克兰危机后,欧盟的战略自主受到很大影响,但危机爆发一年多来,欧盟逐渐认识到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作用,意识到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有利于欧洲和平稳定,因此,欧盟再次选择做第三者,在对华关系上重回一定程度的战略自主。

  秦刚会见伯恩斯时表示,希望美方深刻反思,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走出困境,重回正轨。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美国学界、战略界,还是美国官方,都释放了所谓“调整”“澄清”美国对华策略的声音。美国战略界和部分官员认为,台海局势并不一定走向“冲突”,美国应避免让台海冲突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对此,孙成昊表示,这些声音既表示美国内部一些有识之士在反思对华策略,当然,这也与美国盟友不断传递的信号有关。他分析,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盟友都不希望美国继续升级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欧洲盟友担心,乌克兰危机尚未解决之际,美国持续损害中美关系,搞紧张对立,将无益于缓和欧洲局势。而美国将欧洲板块与“印太”板块绑定,试图渲染“印太”地区的紧张形势,建立“排华”小圈子等操作,也让亚洲盟友担心冲击地区和平稳定。

  孙成昊强调,美国内部出现的反思声音,并不代表美国官方在对华战略层面出现实质转变。美国如不纠正错误的对华策略,坚持用“竞争”和零和思维看待中美关系,那么接触再多、搭建再多“护栏”、管控再多“危机”也不会扭转中美关系态势。美方应停止“说一套做一套”,真正把“五不四无意”承诺落到实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中美接触中,王文涛是“应约”会见伯恩斯的,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和各自关注的经贸议题交换了意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财政部长耶伦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想尽快访华。

  中美贸易战之前,经贸被喻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时至今日,经贸在中美关系中是否仍然重要?中美经贸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孙成昊表示,全球正面临疫后复苏挑战,经贸不仅对中美关系意义重大,也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与此同时,美国也把经贸视为打压中国的关键工具。因此,美国在经贸领域对中国呈现种种矛盾之处,既强调要负责任地管理两国经贸关系、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但又未停下对华经贸打压的步伐。

  “这种矛盾的原因是,美国希望中美经贸关系服务于美国单方面利益,而不是双方互惠。”孙成昊指出,美国国内面临债务危机的巨大压力,两党围绕债务上限激烈交锋,拜登政府亟需取得新的经济成就以积累谋胜2024年大选的资本,这些因素叠加交织,都增强了美国在对华经贸问题上的矛盾举措,也让经贸议题与美国国内政治深度联系,变得更复杂。

  毋庸置疑,经贸仍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纽带,但中美之间值得重视、可以合作的却不仅经贸。而让中美关系缓和乃至重回正轨,纠正对华认知,纠偏对华策略,履行对华许诺是先决条件。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