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灯 · 2022-12-12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中国经济;新冠疫情;时事 | 打印
| 纠错 |
过去几个月里中国政府连续出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工作的措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11月11日的“二十条”和12月7日的“新十条”,以及各部门、各地方相应出台的实施细则和具体规定。
这次调整一改之前“严格防控”的政策导向,重在尊重流行病学病毒演进变化规律,积极回应奥密克戎在冬季传播的客观趋势,在尽量减轻防疫实践对人民生活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守住“维护人民生命”底线,最大程度保护人民身体健康,通过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更接近回归疫情前常态
与之前三年民众感知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实施效果显著不同的是,此次优化突出了回应人民群众对于“便利化”的迫切期待。比如入境条件更加宽松、隔离时间进一步缩短,跨省活动不再与风险区联动管理,使得对跨境和国内流动具有需求的人士更便于安排行程。比如从居民被动接受核酸检测转为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检测方式和时间,使得机构和个人可以更好规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风险单元的识别从街道、乡镇、社区精细到楼层、家庭,对管控期间及其计算方式设立具有约束力的规则,使得防控政策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具有了可预测性。
更值得赞赏的是,政策制定者从机制上确保了上述措施在全国各地能够切实得到精准执行,并且注重在全民中形成反对“层层加码”“走样变形”的共识。不到短短一个月,此前广受诟病的“一刀切”、“极端化”等基层个案很难再有“重生”的制度空间、执行空间和民意空间。让民众生活逐渐回归常态,将成为今后中国各地基层政府在应对疫情时的重要价值取向。
基于自信的政策转向
不同于一些国家之前被动应对新冠疫情的做法,中国此次大尺度的政策转向,不是因为耗尽行政资源后的被动“躺平”,更不是放任不管。此次优化,是基于过去三年逐渐形成的“快速”和“精准”动态清零能力,总结和推出的更为积极的开放式主动应对措施。
这一系列措施来源于我们对于应对疫情总策略、总方针的自信。新冠疫情在武汉首次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八次大幅度调整完善防控方案,有效处置了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聚集性疫情传播,有效应对了五波全球性疫情冲击,感染率和死亡人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目前全人群免疫接种率已经超过90%,药物和医疗资源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为化解此轮奥密克戎毒株冲击并最终战胜疫情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这一系列措施来源于我们对于科学认识和把握病毒流行趋势的自信。从最初的病毒原株到德尔塔变异株,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世界各地的亚株变异,我国科学家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演进特征,结合国内防控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事实证明,我们应对每一轮流行的方案都经受住了检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今年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出现过局部传播,防疫工作者积累了大量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认识。根据病毒潜伏期、传播力、致病力等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变化,此次审慎出台的一系列优化措施能够确保落地效果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这一系列措施来源于人民群众对公共健康事件应对能力和心态的自信。中国此前一直执行全球最严格的防疫政策,各级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中心作用,也承担了首要责任。依靠各级政府的强力组织和人民的高度配合,凭借世界领先水平的病毒监控、追踪和检测系统,全国上下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多次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动态清零”。随着人民群众对于防疫知识的普及,逐渐习惯于疫情环境下积极乐观生活工作。在新冠病毒毒性减弱、传播速度加快的趋势下,民众普遍具备了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能力。政府也因此可以将有限资源用于更好保护最脆弱人群和重症患者。
全球经济复苏的积极因素
三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迥异于其他国家的疫情应对策略,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以强大的领导力优势和执行力优势系统性动员全社会资源,极大程度保障了全体人民的生命安全,极大程度创造了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发展环境,极大程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中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无论是“二十条”还是“新十条”,都只是对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优化——此前,更具有严谨科学意义的调整已经进行了至少八次。世界卫生组织12月2日表示,我们现在距离能够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那一刻更近了,但我们还没走到那一步。随着病毒传播规律的进一步演进,中国的防疫政策还将作出调整和变化,使得疫情对经济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降低,使得关于生产生活秩序的公共政策更加具有温度。
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过去三年在新冠感染率、重症和死亡人数处于全球最低水平的同时,成为疫情暴发后保持连年经济增长的唯一主要国家。
正是因为过去三年的抗疫成就,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我们的防疫政策的动向才更受全球瞩目。过去几十天里,防疫政策的大幅度调整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欢迎。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全球生产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中国将以其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确定性,来更好发挥强大产业配套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世界经济提供稀缺的供给和需求,更好引领全球的经济复苏。(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欧美同学会拉美分会秘书长)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