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 · 2022-09-02 · 来源:中国网 |
标签:美国;中期选举;时事 | 打印
| 纠错 |
近日,随着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所住的海湖庄园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击调查,美国国内愈演愈烈的党派纷争掀起新高潮。在被指责私藏绝密文件后,特朗普第一时间指责民主党,明确表示这是一种“政治清算”,并在声明中反复强调当前是美国民主社会的“至暗时刻”。在华盛顿外,美国社会舆论围绕该事件的对抗也被推向新高度,大量威胁信息在社交网络上层出不穷。在“冲击国会山”事件后一度销声匿迹的“内战”再度成为热点词汇。美国中期选举不到百日,美国政府与社会的撕裂再度显现。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安德鲁·巴塞维奇曾将美国确保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永久驻军称为“华盛顿规则”。但若从内政层面来看,华盛顿内部的规则显然更为错综复杂,其中就包括总统赦免权及其衍生的“不追究”传统。自18世纪末以来,这一特权始终未曾远离椭圆形办公室。1974年,当尼克松因水门事件黯然辞职后,继任的福特旋即给予其无条件赦免,令其免于进一步惩处。1992年,在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和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安·克拉里奇因丑闻事件而相继受审前,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再次动用这一权力予以庇护。在屡次“展现其宽容”的同时,这一“华盛顿规则”也引发巨大争议;不乏美国法律专家警告称,该权力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政治私利,而非纠正司法错误。
尽管将“豁免自己”时常挂在嘴边,但不得不承认,特朗普是20世纪以来使用该权力最少的总统之一。与此同时,在其卸任前后,特朗普也并未享受到“华盛顿规则”的关照。在被推至“通俄门”的风口浪尖时,特朗普不断强调他能动用该权力豁免自己;在“冲击国会山”事件后,美国华盛顿特区法院又裁决其并不享有总统豁免权。而在此次海湖庄园调查事件中,特朗普更是与豁免特权无缘。正因如此,支持特朗普的媒体坚信,当前的一切皆是民主党“清算”的一环。
海湖庄园之外,共和党仍在“特朗普化”的道路上愈行愈远。在住所被“突袭”的同时,共和党初选中万众瞩目的一场选举也同时落幕。代表共和党内“反特朗普”力量的利兹·切尼以巨大的差距落败,标志着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领导下的“去特朗普化”进程遭遇重大失败。与此同时,根据民调显示,特朗普在“抄家事件”后的党内支持率飙升至58%,达到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的最高点。多个事件反复提醒美国民众,特朗普仍是共和党选民心中的首选对象。
目前,共和党已纠集全力,剑指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在参众两院,其仅需分别多获得1个和5个席位即可重新夺回多数党地位。而单从民调看,这一目标显得“近在咫尺”。若是预期成为现实,那么民主党的白宫和共和党的国会势必展开更激烈交锋,未来,美国各类政策推进的难度也可想而知。为避免成为“跛脚鸭总统”,拜登政府不得不多管齐下。一方面,拜登政府尝试“利诱”,陆续通过抵抗通胀、控制疫情、减免贷款和补贴企业的多项政策及法律,以此笼络人心;另一方面,在共和党媒体看来,类似海湖庄园事件的“威逼”或将同步增多,甚至创造新的“十月惊奇”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民主政治承受的风险将随着党争加剧而无限扩大,政体合法性也将受到广泛质疑。面对恶斗加剧的党派纷争,华盛顿各类政治人物别无选择,只得被迫加入到这场无止境的冲突螺旋中,共同将“权力制衡”缓慢推向“权力失衡”。与此同时,美国民众也不得不承受着党派纷争带来的恶果,在“身份政治”衍生的仇恨泥潭中愈陷愈深。(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