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9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美国;美洲峰会;时事 | 打印
| 纠错 |
“做美国的敌人危险,但做美国的盟友则致命”。乔•拜登政府再次印证了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这一名言。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美国盟友在此事上被迫采取甚至是违背本国利益的立场都确证了这句话。拜登试图重建一个类似于冷战时期敌我二分的国际体系,即“朋友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
不过,拉美国家对6月6日-10日于洛杉矶举行的美洲峰会的态度表明,拜登的算盘算漏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国际体系已经发生变化,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已不如从前,可以让旧的联盟体系发挥作用的各种因素也已大相径庭。
从掂量自身利益得失出发,美国前几届政府对曾经被称为其“后院”的拉美国家表现得兴味阑珊。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尤其明显,不仅提议修建美墨边境墙,而且对其他拉美国家的态度也十分冷淡。本以为拜登政府的态度会有所转变,却不想这届政府反对拉美移民的措辞和政策仍旧激烈,并堂而皇之地用功利主义和双重标准,将拉美国家视作维护其世界霸权体系中的一枚棋子,用来打造反华阵线。
这种情况下,很多拉美国家终于看清,做一枚棋子将是一桩赔本买卖。考虑到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又切实愿意从有利于拉美各国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非强制性的形式进行投资合作,无疑成为拉美的另一种选择。
拜登政府还以为可以沿用之前的高压手段操纵拉美国家。因此,一面以“不尊重人权和民主”为由,拒绝邀请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参加这次美洲峰会,一面又向哥伦比亚,这个地区公认的侵犯人权事件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出邀请函,为什么?因为哥伦比亚是美国坚定的盟友。拜登政府这种态度背后所传递的信息遭到了包括墨西哥在内的许多拉美国家的谴责。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奥夫拉多尔表示:“美洲峰会应该邀请所有美洲国家,而不只是邀请美国的盟友”。
抵制峰会?
本届拉美峰会是自1994 年首届峰会在迈阿密举办以来,再次在美国城市主办。不少主办方官员都试图将大众的注意力从邀请哪些国家参会转移到预设的峰会成果上。甚至有主办方官员匿名向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他们有权决定邀请谁,不邀请谁,而那些受邀领导人应该感到荣幸而不是对峰会随意评价。
公开反对美国这种排他行为的拉美国家不在少数。除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奥夫拉多尔之外,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和玻利维亚总统卢乔•阿尔塞都表达了异见。卢乔•阿尔塞表示:“没有美洲所有国家参与的峰会,不是美洲峰会”。智利和阿根廷虽然决定出席峰会,但也表态谴责了美国的做法。墨西哥、玻利维亚、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尽管收到了邀请,却拒绝参加会议。也就是说,加上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古巴,到目前为止一共有8个国家将缺席本届峰会。
美国方面曾考虑邀请这些国家其他政府官员参会的可能,但美洲峰会是美洲最高级别的会议,部长、外长出席和总统、元首出席的份量不可同日而语。这些拉美国家的缺席,虽然不会阻止峰会的正常举办,却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局面表明拉美国家不再会轻易接受美国强加的条件。
摆脱依赖
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奥夫拉多尔曾公开表示,不出席美洲峰会并不会损害墨西哥和美国的双边关系,但将美洲某些国家排除在如此重要的会议之外,势必对拉美的自主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他缺席国家的领导人也有同样的担忧。
负责此次峰会的美国官员的担心就远不止于此了,因为峰会要讨论的不只是促进美洲民主、社会包容和贸易竞争力等传统议题,还将涉及移民、经济和发展等影响该地区的敏感问题。而缺席峰会的那些国家领导人也正是出于对这些议题结果的担忧,才决定不去参会的,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一个拉美国家可以被排除在这些议题的讨论和决策之外,更不愿看到会议主办方通过人为操纵产生对这些国家不利的结果。
美洲峰会已经召开,峰会中达成的协议将会通过某种形式传达给缺席的国家。透过此次峰会不难看出,美国的影响力已明显减弱,拉美国家面对美国所谓的敌人或盟友,越来越敢于拥有独立的发言权。
当拜登政府宣扬冷战时期的二分法视角抑制中国发展时,一个更倾向于不主动结盟、不排他、愿意继续深化同中国和其他国家战略关系的拉丁美洲出现了,他们向世人宣示不会在美国强压下放弃本国利益,而是追求将拉美变成一个日益独立自主的地区。对于当前的拜登政府而言,这当然是最不乐见之事,但对于想打破其依赖关系的拉丁美洲而言,却恰逢其时。(作者系哥伦比亚埃斯特尔纳多大学国际法专家、汉学家,骆瑶译)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