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深圳传》:在这里看到城市的未来

张雪  ·   2020-09-21  ·   来源:人民画报
标签:深圳;改革开放;时事
打印
纠错

  深圳是一面镜子,透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深圳是一扇窗户,让世界看到中国之治的成长密码;深圳是一座航标,让人们看到城市发展的未来之光……

  今天的深圳,成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乔舟摄)

  夜雨过后,鹏城深圳短暂褪去了连日的暑热,碧空如洗,路边的簕杜鹃绚丽明艳。9月13日,一个普通的周末,深圳书城中心店熙熙攘攘,热闹如往常。下午时分,书城大台阶,这个深圳人心中文化自由之地,中国外文局所属新星出版社“丝路百城传”丛书之《深圳传:未来的世界之城》首发式吸引了众多徜徉在书城中的读者。

  深圳,一座奇迹之城、圆梦之城,创造了人类城市发展史上奇迹。《深圳传》作者胡野秋客居深圳27年,深度参与并见证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他说这本书是给深圳40岁生日的贺礼,又是自己献给这座奋斗了27年城市的情书。

  “让城外人读懂深圳,让深圳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深圳。”《深圳传》纵向写历史讲民俗,横向言家国说人心,跨越千年历史云烟,作者用脚步丈量常人罕至的角落,以个性化的视角,写活了这座世界建城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之城。

 

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图景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地标和样本,深圳从昔日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到今日世界著名的现代化大都市;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到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40年来,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诞生。

  1982年,深圳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被誉为“知名度最高,对国人最有影响的口号”。

  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1984年,“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成为深圳城市标志,“深圳速度”被载入史册。

  1987年,深圳率先放开土地市场,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

  1989年,百万劳工下深圳,深圳成为最早聚集打工者的城市之一。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成为中国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

  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闯敢干的勇气,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也创造了一个个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腾讯的马化腾,1984年跟着父母来到深圳,从深大毕业后和几个小伙伴创办了一个小软件公司,如今,腾讯成功跻身世界五百强,那只戴围巾的小企鹅和后来的微信重新定义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平安保险的马明哲,把最初13人的公司带进了世界500强,成为中国三大综合性金融集团之一;华为的任正非,在中年危机时刻独闯深圳创办了华为,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代表了中国企业之光。

  8月10日,《财富》公布202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深圳8家企业跻身其中。

1984年,当时全国最高建筑深圳国贸中心大厦封顶。(江式高摄)

  1979年,深圳市还叫做宝安县,当时的GDP只有1.96亿元,一个宝安农民一年只能挣270元,眼见隔岸的香港灯光璀璨、高楼林立。从此,对标香港成为深圳的遥远梦想。

  2019年,深圳GDP达到2.69万亿元,超过香港。短短40年,深圳GDP增长了13724倍,创造了全球经济史上难以超越的奇迹。

  如今,不断拓长拓宽的深南大道,不断刷新的城市天际线,见证着深圳的成长,见证了世界城市与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

 

一曲乘风破浪的奋斗者之歌

  每一个来到深圳的人,仰望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感受“深圳高度”,在一个个跻身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中领略“深圳速度”,能看到的是城市的风貌,难以看到的是藏在背后的城市故事和人的灵魂。回望激情澎湃的岁月,每一个闯深圳人的故事,都是一部传奇。在这些传奇中,你能感受到“深圳温度”。

1992年,深圳市中心深南大道上,邓小平巨幅画像前行人如织。(安哥摄)

  从1980年到2020年,40载岁月,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探险者,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对开放中国无限想象奔赴深圳,辛勤耕耘、默默奋斗,创造并见证了深圳的崛起。

  深圳人见面时常会用一句话开场:“你是哪年闯深圳的?”在国内人们惯用“闯”这个词来形容开辟新的生计。“闯关东”和“闯深圳”都是人的大迁徙,前者是被迫选择的一次铤而走险,既带有果敢,也有无奈和心酸。而后者,更多是对改革开放的无限遐想,是对未来一切皆有可能的憧憬。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简单又深入人心的口号,让每一个“闯”深圳的人感受到了年轻深圳宽广的心怀和包容的力量,也温暖了一代又一代深圳人。

  1992年,带着“中国新闻奖”“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光环,胡野秋第一次受邀踏上深圳的土地,开启了半个月的采访之旅。彼时的深圳还不是今天的模样,深南大道远没有今日这样长、这样宽阔。当时的地标建筑上海大厦以西,还是一片荒芜。但记者的敏锐嗅觉,让他强烈感受到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每天采访结束回到驻地,胡野秋打开电视机,每晚9点半,香港明珠台会准时播放一部最新的好莱坞大片。“深圳是中国唯一能与世界对话的地方。”一部电影让胡野秋窥见到了深圳的未来。1992年底,胡野秋再次搭上开往深圳的列车。这次,他选择到《深圳特区报》做记者,那年,他刚满30岁。

  胡野秋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沉洞察这座飞速成长的城市。他与创业初期的马化腾把酒言欢谈未来,听退休后的蛇口工业区创建者袁庚讲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和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听中英街的店主回忆当年的喧嚣与荣耀……

1997年,深圳蛇口,TCL集团的彩电制作车间。(《人民画报》记者 王德英 杜泽泉摄)

  在书中,作者不但记录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深圳传奇人物,讲述他们来到这片希望的田野,重新规划人生,实现梦想的故事,还把笔墨投向了无数不同领域的小人物,观照那些易被忽略的小人物的生存状貌,鲜活地呈现深圳这座城市的人本特色和人文情怀。

  该书用深圳人的成长史告诉读者:是无数人的奋斗,成就了今日的奇迹之城,无数人的梦想,汇成了瑰丽多彩的深圳梦。敢为天下先就是深圳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就是深圳的城市腔调。

  正如首发式上,该书的出版指导、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所讲:“深圳崛起的奥秘就藏在每一个深圳奋斗者的身上。深圳40年的奋斗史告诉我们:在这里,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肯奋斗,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壮丽成长。”

 

一张窥见中国城市未来的蓝图

  40年前,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场”,深圳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样本和缩影。

  如今,深圳改革再出发,时代赋予了深圳人新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深圳开启了第二次创业。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强调“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19年9月,《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公布,明确了深圳未来的发展目标:“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2025年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35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21世纪中叶成为全球标杆城市,赋予并指明了深圳新的使命和方向。

  胡野秋说:“我把深圳比喻为‘魔方’,不仅基于它的历史,更着眼于它的当下和未来,这个魔方还不知道要转出什么样的天地,一切都是未知数,更多的可能性使得深圳具有更大的可期待性。”

  2018年5月16日,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怀德社区,社区居民在祠堂前合影留念,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社区理念让这个曾经的“农民村”发生了众多变化。(《人民画报》记者 王蕾摄)

  透过《深圳传》,我们阅读深圳的过去,畅想深圳的未来。深圳速度、深圳智慧、深圳方案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贡献给全人类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更需要深圳,需要深圳奇迹为人类文明进步描画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