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评论员 兰辛珍 · 2020-01-16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中美经贸摩擦;刘鹤;特朗普;时事 | 打印
| 纠错 |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东厅共同签署协议文本。 当天,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在白宫东厅举行。(新华社记者 刘杰摄)
美国东部时间1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白宫东厅共同签署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这表明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历时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摩擦真正出现了缓和,并朝着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可能是中、美及世界在刚刚来临的2020年得到的第一个好消息。
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的签署可以说是来之不易,这是中美双方付出艰苦努力,在谈了23个月,历经13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后才形成的成果。刘鹤在协议签署仪式上致辞时表示,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全世界。
协议文本的签署表明双方关切达成了一致。去年5月的时候,双方曾经表示要签署协议,但由于美方的出尔反尔,导致签署破裂。在经过半年多的沟通之后,中美双方重回谈判桌并签署了协议,表明双方最终还是照顾了彼此核心关切。
从第一阶段协议文本看,包括九个章节,其中涉及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与争端解决等议题。这些内容包含了美方挑起贸易战时提出的所有的关切,中方均给予了正面回应,并通过谈判,双方对这些关切达成了一致。在谈判中中方坚持的三个核心关切: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贸易采购数字要符合实际、改善文本平衡性,以及两项原则:WTO规则与市场原则,在第一阶段协议文本中也都得到了体现。因此说,这是一个平衡的协议,体现了双方的平等与尊重。
将增进中美互利共赢。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就是合作共赢,中美建交40多年来,两国经贸往来密切,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而且两国经贸具有互补性。但贸易摩擦让中美经贸出现下滑,2018年美国还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国,2019年却下滑到了第三位。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后,中国将进口更多美国能源、农产品及金融服务,同时中国对美出口人为壁垒将缓解,两国经贸将出现回升。
以农产品贸易为例,协议涉及乳品、禽肉、牛肉、猪肉、加工肉类、水产品、大米、水果等内容,这些农产品都是中国食品消费升级中消费者需求旺盛的产品,扩大自美进口满足了国内消费需求,也强化了农业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最大农产品进口国,美国是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双方加强农业领域合作,正是第一阶段协议所体现的双方增进互利共赢的一个缩影。
有利于中美经贸的相互融合。分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 其内容大体与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一致,有些内容,中国其实已经在按照自身发展需要与既定节奏在做了。根据协议文本,双方在基于WTO规则和市场原则基础上加强方合作,美方关切将在协议的落实过程中得到解决,而中国将会因此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更多推动力。相信未来,除了目前已经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外,中美在金融、能源、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将得到更深的合作和融合。
然而一个协议的签署并不能解决中美经贸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美国国内有些人将中美经贸关系政治化之后,中美经贸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解决中美经贸存在的问题越往后推进博弈会越激烈。但中国人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的道理,也是双方处理分歧矛盾时应当谨记的经验启示,只要在“合”的思维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世界“黑天鹅”与“灰犀牛”常常发生,冲击全球经济,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双方经贸关系的稳定是世界经济稳定的“锚”,而且中美双方都有稳定世界经济的责任。第一阶段协议签署,表明中美双方可以通过平等协商解决经贸分歧,提振了国际社会对中美最终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的信心。未来中美还将有第二阶段的经贸谈判,希望这种信心能在今后的中美经贸谈判中得以持续下去。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