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中国人权进步源于共产党执政

《北京周报》评论员 兰辛珍  ·   2019-09-0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中国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事
打印
纠错

  攻击中国人权,并以人权议题抹黑中国形象,是西方一些政客们惯用的招数。没去过中国、没和中国人有过任何接触的西方人,常会习惯性的相信这些政客的话,但真正到过中国,对中国了解的西方人,对这些政客的话多会持否定或怀疑的态度,毕竟眼见为实。

  西方政客攻击中国人权,抹黑中国形象,其实纯粹是出于政治正确需要,这样做对了解中国人权,以及推动中国人权事业进步毫无帮助,而且这种无视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以来70年时间里为推动人权进步所做的努力,无视中国人权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的言行,只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中国人权状况如何,中国人最有发言权。

 

过去70年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进步

  人权是什么?普遍的理解,是人的生命权、生存权,以及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活动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基本权利所衍生的种族平等权、民族平等权、发展权、环境权、和平权、言论自由权、劳动就业权、宗教信仰权等等等等。

  从中国过去70年的发展来看,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同70年前相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前的中国,多数人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初期资本主义的三重压制下为生存而挣扎,根本无人权可言。70年后的今天,享受幸福生活,同时为未来更幸福的生活而思考和努力,是多数人的真实写照,人权保障已经成为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制度。

  在中国人看来,生命权、生存权是首位的最基本的人权。如果一个社会连公民的生命权都得不到保障,几乎每天都因为枪支泛滥有公民生命权被无辜剥夺,再怎么谈人权都是空谈。如果一个社会老百姓饥不果腹、衣不蔽体,谈人权也是在空谈。因此新中国建立70年来,中国政府坚持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通过解决最紧迫和最突出的问题增进人民福祉。从目前看,中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飞跃。

  70年前,中国是全球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7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接近全面脱贫的边界。过去的70年里,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减贫成就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最显著标志。

  中国人不仅不用担心生命被突然毫无征兆的无辜的枪杀,而且生命健康权保障水平还在大幅提升。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目前的77岁,高于72岁的世界平均预期寿命。中国有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全球最大的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环境权利保障也日益加强……这都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标志。

  有人说,中国经济发展了,当然人民生活水平会提高,但中国人没有言论自由,没有集会自由。显然这也是对中国人权错误的认知,因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宪法的重要原则。言论自由、集会自由、通讯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人格权、财产权等等权利在宪法中都有保障,宪法有力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中国人权进步是在共产党执政之后

  国际社会有人出于反对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抹黑中国的人权,然而中国的人权发展,恰恰是从共产党执政后,才自上到下推进的。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之后,中国基本上有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基本上还处于几千年封建思想影响中,并没有“人权”这个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信念之一就是让人民真正站起来,实现当家作主。而让人民真正站起来,实现当家作主,人权就必须得到保障。于是 “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国家宪法、中国共产党党章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原则,并在全国人民中进行宣扬。中国政府还积极参加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等国际公约,并实施了《国家人权计划》。

  70年过去了,人权意识已经在中国人思想中扎根,中国人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也不断的增强。如果不是共产党执政后对人权的宣扬和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很难取得当前的进步。

  当然,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只有70年时间,而且是在国人封建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有一些不完善和需要进一步推动的地方。这种完善和推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给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点时间。相信再过几十年,中国的人权会比现在有更大的进步。只是到时候可能依然会有西方政客抹黑中国的人权吧,因为那是他们的政治需要,是不管什么事实的。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