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中国对外援助:授人以渔,共同发展

《北京周报》评论员 兰辛珍  ·   2019-07-16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中国;对外援助;时事
打印
纠错

  关于中国对外援助的话题,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之一。之所以成为热点,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西方国家有些人故意抹黑中国,经常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援助导致受援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甚至将中国的对外援助与“新殖民主义”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是中国以及受援国对这些不实指责的反驳,形成了一正一反观点的交锋,使得这一话题引起更多人关注。

  对外援助原本是一个不应该引发争议的好事情,但就因为西方某些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涉及中国的问题,才使得中国的对外援助在某些西方人口中变了味。 

  按照联合国有关文件,对外援助是发达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支出应占到国民总收入的0.7%。但目前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28个成员国中,多数发达国家对外援助支出低于联合国标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其行为难能可贵。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援助附加很多政治条件不同,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这一模式让西方发达国家有附加条件的对外援助显得那么的不真诚,这或许是西方有些人指责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因。 

  中国对外援助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到现在对外援组已近70年的时间,其间表现出的责任和担当,值得称赞,而回顾中国这近70年的对外援助历程,其体现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最为明显。 

  建国初期,中国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就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依然是一个人均GDP 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如此,中国仍量力而行,尽力开展对外援助。中国这么做,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帮助比中国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促进这些受援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共享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不仅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胸怀与担当,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美好愿望。 

  当前,中国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援助,以及中非合作论坛和南南合作机制下的对外援助,构成了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中国帮助受援国建成大量切实惠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项目,助力受援国减少贫困,改善民生,有力推动受援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受援国人民的获得感。中国的对外援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上树立起的是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从中国对外援助的方式和具体行动来看,中方根本无法和新殖民主义联系起来,也无法导致受援国陷入债务危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对外援助尽力为其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帮助其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本国资源,打好发展基础,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的道路。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绝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中国视对外援助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注意实际效果,照顾对方利益,着力促进双边友好关系和互利共赢。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其他国家也对中国进行过援助,中国也是受援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清楚“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援助理念才是对外援助正道。 

  中国对外援助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主要对外援助国之一,中国对外援助带来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同样,对中国对外援助的质疑声或许也将会增加,但公道自在人心,中国对外援助的行动以及中国希望国际大家庭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愿望,不仅会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同,也定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