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刘云云 · 2019-04-0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中美关系;对话太平洋;时事 | 打印
| 纠错 |
今年3月20日,哈佛大学新任校长巴科首次出访就来到中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巴科时指出,教育交流合作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进中美友好的民意基础。中国主张互学互鉴,鼓励留学,支持中外教育交流合作。
巴科表示,哈佛大学拥有大量中国留学生,汉语在外语中的普及率名列前茅。他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加强高等教育令人钦佩,哈佛大学愿继续推进同中国教育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
这无疑是美国学者对政府意图收紧留学签证政策的一种回应。
通常人们认为,国际贸易就是买卖商品,而忽略了国际学生交流。但其实,教育是美国第七大“出口”产业。美国2018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report)显示:2017-18学年度,有超过36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高等院校就读,占美国国际学生三分之一,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地。
这一年间,中国留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12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卖了30亿个巨无霸;1500万部iPhone X系列手机;300,000辆福特探险者;或者120架波音737飞机。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的测算,每7个国际留学生就能给美国本土带来3个就业岗位。这36万名中国学生就相当于为美国创造了15万个就业岗位。
不可否认,美国的确有较为完善的教育系统和浓厚的科研氛围,吸引并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中国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老一代学者钱学森,80年代留学的李开复,90年代出国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等等。
而选择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也在各自的领域为美国科学、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8科学与工程学指标》报告显示,2015年,所有出生在外国但长期生活在美国的外国博士学位持有者中,中国博士占10%;而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博士占比最多,为22.4%。
而今年2月,在罗马尼亚举办的大师杯数学竞赛中,美国队再次荣获冠军,这个夺奖的高中团队中有一半成员都是华裔,就连国家奥数队总教练罗博深也长着一副华人面孔,说着流利的普通话。
承认与否,这些选择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才实际上造成了中国对美国的“人才赤字”。同期,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仅为1万2千人。期待更多的美国学生来中国学习深造,跨越语言的障碍,成为新时代联系中美两国人民的桥梁,成为中美交流的使者。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全球商业新闻项目联合主任邓瑞克在接受《北京周报》采访时说道,“中国有很多地方值得美国学习,美国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向中国学习”。而大学,正是开展交流的绝佳地点。
他表示,“如果中美两国高校能携手共进,交流彼此的想法,并教授对方学生本国最好的发展经验,这对世界而言也将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