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 2019-04-02 · 来源:中国网 |
标签:戈兰高地;以色列;特朗普;时事 | 打印
| 纠错 |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公告,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要求,从而兑现了自己4天前在推特上的承诺。
戈兰高地是国际法及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叙利亚领土,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不宣而战,采用偷袭的方法强占这块位于以、叙、黎巴嫩、约旦边界的战略要地,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叙利亚趁以色列和埃及鏖战之际一度收复大部分戈兰高地失地,但随后未能顶住以军反扑,所收复的失地再度被以方侵占。
由于戈兰高地主权归属清晰、明白,安理会历次决议均不承认以色列对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所侵占阿拉伯领土的主权要求,1981年12月17日安理会497号决议更明确指出,以色列单方面推出的、强调以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的《戈兰高地法》无效,因此特朗普突然流露出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主权要求的意图后,不但叙利亚国内各方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群情激愤,就连欧盟、日本等几乎所有美国盟友也都先后明确表态反对美方最新立场。
3月27日,安理会就戈兰高地问题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除美国自己以外,其余4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相继发言,反对和谴责美方的决定。可以说,自3月21日以来,除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其所属利库德集团对美方决定表示“欢迎”外,美方在戈兰高地主权归属问题上的最新立场几乎未能在国际间听到一声附和之声,这甚至远比此前特朗普策动美国将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搬迁到耶路撒冷的争议性决定还不得人心。
正如许多评论家所言,美国和特朗普在戈兰高地主权问题上的最新动作,让美国遭遇到在国际重大问题上前所未有的“孤独”。
既然如此,特朗普何以还要一意孤行?
有一种声音认为,以色列上世纪90年代起在戈兰高地发现石油、天然气资源,美国是为了这些油气资源才如此不顾一切。
这种说法显然不合逻辑:美国本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且通过其强大的军事、经济、金融实力,在全球、尤其油气资源最丰富的海湾地区掌握了可观的市场支配权,更手握诸如页岩气开发等领先一筹的能源技术,以及雄厚的油气战略储备。正因为手握油气命脉,有恃无恐,美国长期以来都刻意控制本土离岸油气资源的开采。戈兰高地总面积不过1800平方公里,以色列占领区更只有区区1200平方公里的面积,油气资源再怎么丰富,也不过是周边各产油大户的零头,且地处四战之地,安全形势叵测,以美国的“体量”和实力,如果真的需要油、气,完全没必要舍近求远、舍难求易、舍大求小,花如此大力气、付如此高昂代价,去打戈兰高地这个弹丸之地的主意。
那么特朗普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其实自上台以来,特朗普一直对以色列、尤其对内塔尼亚胡现政府青眼有加,此次行动虽然突兀,却绝非“即兴之作”。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乃至全世界最亲密盟友之一,犹太人的财力、游说力在美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更是有目共睹,特朗普在竞选时就以“支持以色列”为主要诉求之一,竞选团队中也包括大卫.弗里德曼(David Friedman)和犹太裔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这样的亲犹太人士,目的自然是吸引美国犹太财团和势力雄厚的亲以犹太院外游说集团支持。当选美国总统后,为支持以色列和内塔尼亚胡,特朗普不惜让美国和以色列同步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拒绝和巴勒斯坦自治机构对话,更打破历届美国政府惯例,将美国驻以色列使馆迁到国际间争议巨大的耶路撒冷。可以说,此次在戈兰高地上的行动,只不过比此前一系列取悦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和犹太集团的做法,向前又迈出了一步而已。
特朗普上台后,在内政、外交领域处处刻意反前任奥巴马(Balack Obama)之道而行,奥巴马推动与伊朗签署核协定,特朗普就硬是单边撕毁,处处与伊朗为敌,更极力拉拢伊朗在中东两个最大的地缘政治死敌——以色列和沙特,组成喧嚣一时的“美以沙特铁三角”,作为特朗普时代美国在中东战略布局的基石。自卡舒吉事件后,沙特和美国关系趋于微妙,其国王、王储父子开始悄然修订外交政策,转而追求阿拉伯世界内部的协调,谨慎推动与叙利亚政府的和解,“铁三角”的一边开始出现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强化“铁三角”的另一边(也是更牢固、对美国更靠谱的一边),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不仅如此,特朗普喜欢炫耀“胜利”和“伟大”,但近期一系列内政外交屡屡遇阻、遇挫,“通俄门”的“穆勒调查”虽有惊无险,但各种压力仍纷至沓来,令他不胜其扰。“围魏救赵”,主动在其它方向挑起敏感话题转移公众注意力,历来是特朗普的“习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随手捅个马蜂窝”又何足为奇。
4月9日是以色列大选投票日,目前内塔尼亚胡和利库德集团选情并不明朗,这迫使他不得不大打“安全牌”,试图借此刺激选情,并拉拢比利库德集团更右的小党,为必要时组建联合政府做准备。特朗普此举显然有帮内塔尼亚胡“助选”的意味——事实上3月25日后者“正巧”在美国访问。
当然,特朗普这一步迈得未免过大,不但国际社会几乎听不到一声附和,在国内也争议蜂起,毕竟和耶路撒冷问题不同(美国国内法是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美国此前历届政府在戈兰高地主权归属问题上的官方立场,一直和安理会、和国际社会没有什么区别(至少台面上如此),前面提到的安理会497号决议,表决时所有5个常任理事国、10个非常任理事国全票支持,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美国自己,特朗普此举不啻于把美国自己的政治承诺和长期官方立场给颠覆了。
从目前情况看,特朗普“开弓没有回头箭”,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收回成命——因为这势必意味着自己的政治公信力再流失一次。(作者系旅加学者)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