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牢记总书记嘱咐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北京周报》评论员 兰辛珍  ·   2019-03-09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全国两会;乡村振兴;时事
打印
纠错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头重头在“三农”;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 

  3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表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落后赶超,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平衡,制造业和服务业增长远高于农业,城市发展远快于乡村,造成巨大的城乡差距。 

  中国人口结构中农村地区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为了解决“三农”发展问题,中国政府想了很多方法。近十几年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三农”为重点的。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着眼全局,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方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 

  在河南团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工作做了明确指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指示,是今后对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思想。 

  推进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是重任。作为13.9亿多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6亿吨,能够满足中国人的口粮需求,每年中国还进口很多粮食,满足副食需求,但不能因此而放松对粮食安全的重视,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用精耕细作,用科技手段确保粮食生产,稳步提升粮食产能,这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方向。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对耕地的蚕食成为粮食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为此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推进乡村振兴,要坚守高质量发展要求。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期,让绿色发展成为“三农”发展的底色,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这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推进乡村振兴,农村改革是重点。农村改革涉及到两方面,一是体制机制性改革。中国城乡二元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不管是高校毕业生,还是农村劳动力,不管是金融资本,还是产业资本,都喜欢选择城市。因此习近平表示,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二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比如普通玉米、稻谷等农产品剩余,而人民需求量逐渐增大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却不足。再比如,农民温饱都已经解决,但精神文化生活却不足,等等。因此,需要合理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质量品牌等短板。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要以提升民生福祉为宗旨。“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最终要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其中农民收入和农村人居环境是最贴人心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等。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在提升民生福祉的工作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场硬仗,重点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说,要注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绝不能刮风、搞运动,做表面文章。 

  推进乡村振兴,要重视乡村治理。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村一级党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组织、管理、协调农民生产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村一级组织的这些作用逐渐弱化了。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工作不能很好的直接落地于农民,进而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表示,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要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2019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即中共成立一百周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