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上合组织创新全球治理理念与实践

何亚非  ·   2018-05-11  ·   来源:中国报道
标签:上合组织;全球治理;时事
打印
纠错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创新全球治理思想和做法,倡导合作共赢的区域和国际合作新模式。其中,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就是成功的典型。

  上合组织是中国参与中亚、西亚事务、致力于解决亚洲安全困境和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平台,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载体,在亚欧大陆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回顾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可以深切感受到它给全球治理理念与实践带来的成绩。 

 

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指出,上合组织树立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这是对上合组织的高度赞赏。 

  2017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正式接纳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成员国,完成了上合组织首次扩员。这意味着上合组织在外交、经济、文化和安全领域的外延在拓展,范围扩大到了南亚。同时,这也给予印度、巴基斯坦和其他成员国就区域合作、互联互通项目等进行磋商的好机会。中国还倡议逐步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并从商签《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做起,支持按期开放《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中规定的跨境线路,并建议成立经济智库联盟和电子商务工商联盟,来促进成员国中小企业的合作。这些制度性建构带动了区域内各国关系结构的丰富和厚实,势必促进各国日益紧密的合作。 

  习近平主席提出,各方应巩固团结协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挑战,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出一致声音;深化务实合作,顺应地区一体化发展潮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需要从区域命运共同体做起。为此,上合组织成员国要加强政策协调,以增进互信,为互联互通建设奠定基础,并为解决热点和麻烦问题提供催化剂。 

  作为上合组织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在承担组织责任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为上合组织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阿斯塔纳峰会上提出了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中国方案和路径,承诺向上合组织秘书处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还倡议制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建议成员国加强立法机构、政党、司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政策沟通提供渠道。这些创新和实践将为地区全面发展创造和平安全环境,并将提升南南合作,为全球治理做出示范。 

  在《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宗旨和原则指引下,上合组织已成为富有凝聚力、向心力的新型国际合作组织,为建设合作共赢、互利多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榜样;同时也成为中国主场外交、周边外交和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是中国继续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不可或缺的窗口。 

 

地区和平与安全的稳定锚

  中国近年来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区域和全球公共产品,这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应尽的义务。中国以自身区位等优势把本国利益诉求与区域稳定及发展统一起来,在区域议程设置和制度建设方面发挥着引导作用,将公共产品覆盖到多个领域。 

  在无形公共产品供给方面,中国根据自身治理经验和区域现实提出了一些共享的理念、价值、文化等非物质形态产品,既巩固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加深合作的思想基础,又推动上合组织制度建设。上合组织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成员国一律平等,协商解决问题;奉行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和对外开放原则,得到成员国普遍认可,经受了区域治理实践的考验。 

  为应对区域政治、安全难题,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相互支持,共同抵御政治安全风险。2001年上合组织批准《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凸显出合作打击“三股势力”的坚强决心。迄今,上合组织已组织了10多次“和平使命”联合反恐演习。政治、安全合作是互信、多赢的基础,成员国体验了中国“睦邻友好”的诚意,中国也降低了西部安全的风险。此外,上合组织决策坚持协商一致原则,不干涉成员国内部事务,在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了大国尊重小国,增强了成员国对上合组织的信任和身份认同。 

  中国还在文化交流、军事人员培训等领域为成员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成员国多次举办“睦邻友好年”“文化年”“旅游年”等人文交流活动,加深各方对各自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文明融合。此外,在有形公共产品供给方面,中国通过资金支持与经济合作为上合组织的运行提供物质保障。 

    

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 

  上合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主要表现在机制建设和发展战略规划两方面。 

  一是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完善。2002年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明确规定:“政府首脑(总理)会议通过组织预算,研究并决定组织框架内发展各具体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相互协作的主要问题。”每年一次的成员国总理会晤机制、经贸部长会晤机制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谈判等,都为实现各项区域经济合作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 

  此外,一系列民间合作机构,包括实业家委员会、银行联合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论坛于20052006年相继成立。这些机 构吸纳各国经济金融领域的民间力量,让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上合组织活动,了解上合组织的决议和发展动向。官民结合显然有利于上合组织吸收各国人民的意见和想法,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深入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强大的民意基础。 

  二是上合组织经济合作战略不断充实。20019月成员国签署了《关于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规定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途径以及合作的重点领域。20039月,成员国在北京签署了《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规定了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合作重点领域和实施保障机制。为落实《多边经贸纲要》,20049月,成员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使得成员国合作更加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200510月,成员国又在莫斯科签署了《〈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实施机制》,规定《落实措施计划》将通过在高官委员会协调下采取共同商定的实际措施和执行各专业工作组建议的共同项目予以实现。 

  上合组织的成功实践表明,只要各国有意愿、有决心,以合作共赢、互利互助为基础的区域治理、全球治理一定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给各国人民带来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做大区域合作的“蛋糕”,建立互利合作的区域安全架构,为今后全球治理提供新思想、新方案。(作者系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