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做一个不负伟大时代的有志青年

王传宝  ·   2017-05-04  ·   来源:中国网
标签:青年;青年节;时事
打印
纠错

  5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总会寄语青年,这已经持续有年,成为一种惯例,通过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带有温度的话语,可以看得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关注,就是对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关注。

  在政法大学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他要求青年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一系列寄语,可以看出他对青年问题的高度关切,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青年人的发展寄寓的厚望。

  百余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是人生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打下的底子,将会惠及终生。这个时期是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如果“发育”不好,必将影响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青年,要立志、立德、立功的原因。

  今天的中国青年,有幸遇到了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前所未有,全球化的大潮,让开放的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时代给青年人带来了无限机遇,今天的中国也给每一个青年人都搭建了一个发展的平台,只要奋斗,就会收获。今天的这个时代,因为信息化的飞速进步,让青年人的创业创新具有了更大的优势,谁能够把握机会,谁就能够立于潮头。

  当然,进入世界舞台中心,也就是进入世界擂台中心,中国也不避免地进入竞争的中心。竞争是当下的,更是未来的。如果不能把握历史大势,就会被时代飞速发展的惯性,摔出前进的抛物线外,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灾难性的,对这个国家的青年更说,则是悲剧性的。因此,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做一个有志青年,不惟是个人的命运,而个人的命运则维系着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青年怎样,国家的未来就怎样,要将这种意识深植于心,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发展紧紧地联系起来,年轻人才能超越精致的利已主义的格局,而具有龙腾虎跃、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和不凡器局。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青年人就是要敢立大志向,心有多大,舞台才有多大。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将人个价值在与国家的发展中定位并实现,如此,这样的青年,前途怎可限量?拥有这样的青春气质,就会无敌于天下。

  当然,之所以奋斗,就是要走出局限,克服困难,面临挑战。靠什么征服通往梦想的火焰山,拿什么安放我们心中如火的激情?惟有奋斗。奋斗就要不怕吃苦。今天的这一代青年,已经相对地具有较好的物质条件,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当然,因为特殊的国情,这一代多是独一代、独二代,虽然条件不尽相同,多是万千宠爱于一身,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点娇骄二气。能不能在时代大潮的冲刷中,自我塑身,则决定了能否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勇立潮头。这就要求青年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纵然前行之路荆棘密布,只要有那么一股到中流击水的劲头,无论道路多险、风浪多大,都是对自己的超越。而那些以梦为马、激情奋斗的日子,将永远成为人生的财富。

  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个前所未有”,让包括所有的青年,都拥有了无限的可能。人无志不立,国无志不远。国家的宏大愿景,是靠每一位青年的志向所累积并实现的。工作的压力、竞争的焦虑、成功的渴望、逃离北上广的暄嚣……现实的“骨感”,让一些年轻人的内心挤满成长的烦恼,但和先辈、父辈相比,这样现实的感受,真的算不了什么。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春天总会有泥泞,但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就看不见远树繁花,没有坚强的斗志,就会流连于青春的安乐。此时不拼待何时,青春无悔靠的是远大志向的引导和脚踏实地的行走。

  不负时代不负卿,敢为人先看青年!(作者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授、博导)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