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詹姆斯·马达 · 2017-04-14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奥巴马;亚太地区;时事 | 打印
| 纠错 |
2007年4月,在美国民主党举办的2008年总统大选党内初选首场辩论中,一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民主党的一位后起新秀,曾被问及如何看待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盟国。他首先简短地谈到了欧洲和中东,然后说,“我们还应放眼东方,因为世界的重心正越来越向亚洲转移。多年来日本一直是我们的杰出盟友,但显然中国正在崛起,并且中国的影响力不会消退。中国和日本既不是我们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几轮初选后这位参议员击败了最受民主党青睐的参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并大获全胜一举击败共和党竞选对手约翰·麦凯恩。此人就是巴拉克·奥巴马。担任总统后,奥巴马毫不隐讳他的重返亚洲计划。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澳大利议会发表演讲时说,“美国一直是,并且将永远是一个太平洋国家”。他还提到,鉴于亚太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庞大的人口,重返亚洲将有助于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然而,批评人士却指出,这些都只是借口,都是为了掩盖奥巴马的真实意图——遏制并应对中国的崛起。
各种相互矛盾的目标支撑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涉及中国的经济事务方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达巍称,奥巴马的亚太战略前后并不一致。达巍在接受《北京周报》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奥巴马并没有形成一套清晰的对华政策。由于两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相对的变化,中美关系实际上在奥巴马任期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尽管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仍然保持着主导地位,但自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以后,中美之间的力量均势逐渐开始向东方倾斜。
根本问题是经济
近十年来,亚太地区发展迅速,这和欧盟形成了鲜明对比,奥巴马政府迫切希望从亚太地区的蓬勃发展中谋求利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光是中国一个国家就贡献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全球经济增长。然而,维持霸权是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的核心原则——在亚太地区则表现为美国不愿放弃在本地区的优势地位。
2009年9月,奥巴马上任不到一年就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轮胎征收35%的关税。这种做法招致太了平洋两岸的广泛谴责。美国经济学家Irwin Stelzer在《旗帜周刊》发表的政策性评论文章中说,“奥巴马团队通常选择在周末宣布一些他们觉得并不特别值得炫耀的消息,这已成为一种惯例。因为这个时候铺天盖地的都是体坛新闻,而且媒体评论员们也都出去度周末了”。Stelzer继而解释了这种关税政策会对中美双方造成怎样的伤害。“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轮胎制造商们并没有发牢骚:他们在低端市场亏损了一些钱,很多制造商就干脆把低端市场都丢给了中国人”。
轮胎大战的惨败昭示了奥巴马任期内的一种惯用手段,他想方设法遏制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声称这是为了保护美国人的就业和美国工业。
2009年11月奥巴马首次对亚洲进行正式访问,期间确认了美国对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谈判的支持。TPP是亚太地区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12个成员国之间达成的贸易协定,其宗旨是通过政策协调实现关税减免和统一规范,促进经济合作。TPP成员国的经济规模约占到全球GDP的四成,签订这份协议是奥巴马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
由于这份协议并没有涵盖中国,很多人得出结论说,奥巴马推出TPP的主要动机是以损害中国的利益来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当然,奥巴马政府对这一指控予以否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晓河副教授对本刊表示,“奥巴马政府不仅要防范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在东亚地区对美国影响力构成的挑战,而且还希望从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分到一杯羹”。尽管奥巴马无法在离任前推动国会批准TPP,但是历时七年,经历多轮谈判后,12国还是在2016年2月签署了TPP协议。不过,2017年1月23日,视该协议为灾难的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实则终止了TPP。
在奥巴马的整个任期内,中美双边贸易状况总体向好。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 2009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696亿美元,从中国的进口额达2964亿美元。2016年,这组数据分别飙升至1158亿美元和4628亿美元,充分反映了中美两国日益增长的经贸依赖性。虽说和中国的经济合作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但是奥巴马成功地避免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和货币战,要知道中美之间一旦爆发贸易和货币战两国及整个世界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菲律宾和南海问题
2013年,菲律宾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附件七对中国提起仲裁案,就中国对南海某些岛屿的主权提出争议。
早在2013年2月,中国就对该仲裁案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因为这件事本质上是关于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而此类问题不在《公约》的管辖范围内。中国主张中菲两国之间达成双边解决方案。
三年后,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最终达成了有利于菲律宾的裁决,宣布中国的主权申索无效。中国立即对这项裁决予以反驳,认为其无效无约束力。
菲律宾在阿基诺三世当政期间提起了南海仲裁案,而阿基诺三世和最近几届菲律宾政府一样,都奉行亲美政策。华盛顿坚持要求北京服从仲裁庭的裁决。白宫方面称,奥巴马在去年九月G20杭州峰会举行前夕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谈话时强调了“中国按照这份协议履行自己的义务的重要性”。
但是,除中国政府外,菲律宾新任总统杜特尔特也否认了仲裁庭的裁决结果,并寻求通过双边协调来解决问题。杜特尔特还对美国在菲律宾的帝国主义行径进行了抨击,欲奉行亲华疏美政策。南海仲裁案最终不仅没有得到菲律宾新政府的肯定,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美国搅局
在安全事务方面,首尔允许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决定至今仍存有争议。尽管韩国声称部署萨德是为了对付来自朝鲜的核威胁,但北京和莫斯科则担心萨德系统会被用来削弱中俄两国的国防,危及地区稳定。
此外,奥巴马政府和绝大多数美国主流媒体——没有丝毫的讽刺——对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进行了大肆批评,称这是中国“侵略”南海的结果。或许美国卓异主义思想已经蒙蔽了他们的双眼,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巩固和加强紧邻中国海岸线的数百个军事基地,他们却对此视而不见。(西方媒体倾向于跳过这个部分)。
奥巴马在总统任期内发表了一场场雄辩的演说,以彰显对自由价值与和平的捍卫,而事实上世界范围内多场冲突的引爆或加剧都和奥巴马脱不了干系。
虽然遭遇了不少磕磕碰碰,好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中美关系并未严重恶化。中美双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表明两国关系正变得越来越成熟,这也是双方都热衷于发展的关系。但是,TPP的崩塌以及南海仲裁案裁决遭弃顿使奥巴马在亚太地区的遗产大打折扣黯然失色。(作者系《北京周报》英籍顾问,潘小乔译)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