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永明 · 2016-08-2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缅甸;昂山素季;时事 | 打印
| 纠错 |
近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应李克强总理的邀请,对华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昂山分别与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和张德江委员长进行了会谈,双方就传承中缅传统友谊、推进新时期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并确定了继续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优先发展双边关系的战略方针。由此,中缅关系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昂山为缅甸的前途奔波
此次昂山访华在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在于她是在接到奥巴马访美邀请之后,决定首先访问中国的。于是有舆论认为是昂山素季在中美之间选择了中国。其实这种带有冷战思维的分析模式反映了对缅甸的不了解。虽然西方总是刻意将昂山标榜为民主斗士,并希望她在内政外交上都能贯彻西方的意图,让缅甸疏远中国。但昂山首先是个民族主义者,她要做的是让缅甸走向独立自主,繁荣富强,而不是成为他国的战略工具。因此,其外交将会是一个以缅甸的利益为核心,为缅甸经济发展争取获得更多国际支持的均衡外交。而且,只要美国对华没有恶意,不是想利用缅甸来遏制中国的话,中缅关系走近又怎会妨碍美缅关系的发展。事实上,昂山首先访华不仅是出于缅甸国内形势的需要,也是因为她去年6月以在野身份访华时,对发展中缅关系有承诺在先,而奥巴马今年7月才发出邀请。
缅甸如今是新人当政,昂山面临两大课题。2015年11月,昂山素季率领民盟赢得大选。新政府今年3月成立,昂山素季担任外交部长兼总统府部长,4月又出任国务资政一职。缅甸从此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进程。但缺少执政经验的新政府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在经济上如何奠基铺路,建规立制;二是在政治上如何实现民族和解,解决边境地区的民族武装割据问题。
经济上,缅甸自1988年后,新的军人政府原本可以走类似韩国和新加坡的新威权主义道路,既在威权稳定的政局下,做好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工作,为缅甸实现农业国家向工业化转型奠定基础。但是,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裁与封锁,缅甸这四分之一的世纪就完全消耗在政治的内斗和外斗上,结果是错过了东亚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如今,缅甸实现民主化,美国虽然还有所保留,但基本上解除了对缅甸的制裁,外资大量涌入缅甸,使缅甸近两年在东盟国家中处于经济增长的前列。然而,缅甸经济的问题也逐步开始显现,首先是遗留债务繁重。根据8月12日缅甸企划与财政部的中期债务管理战略报告,截止2015年底,缅甸政府债务额度为25万亿缅币(约190亿美元),繁重债务自然影响缅甸举债发展经济。其次,贸易赤字严重,今年甚至出现贸易总量下降的局面。根据缅商务部消息,今年新政府上台以来的4个月,贸易总额为80多亿美元,对比上财年同时期,下降了7.5亿多美元,贸易逆差为15.19亿美元。第三,缅甸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尤其是缺电严重,这大大制约了缅甸的发展。面对这种局面,缅甸不仅需要外来援助,同样需要吸取他国发展经验。这也是缅甸新政府重视中缅关系的重要原因。
此外,缅甸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武装问题,更是对缅甸国家的发展进程构成困扰。自2011年缅甸新宪法首届选举政府执政以来,缅甸政府军与少数民族武装就开始了边打边谈的进程。去年底,缅政府与部分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停火协议之后,成立了由政府、少数民族武装和政党三方代表组成的共同和平对话联合委员会,制定了“全国和平政治对话框架协议”。此次昂山来华前,于 8月8日与三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进行深入讨论了4个议题:既,克钦与掸邦等北部地区停火事宜;民族和解及国内和平事宜;法治与稳定事宜;联邦代表大会21世纪彬隆代表大会事宜。昂山希望用独立时期的“彬隆精神”来解决民族和解问题。但目前局势依然复杂,这涉及缅政府如何消除少数民族对大缅族主义的疑虑,如何解决目前少数民族武装的既得利益,以及如何给予少数民族更平等的法律地位等等一系列问题。由于部分少数民族与中国有血统渊源,所以缅甸新政府自然希望在解决问题时与中国有更多沟通。
由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昂山此次访华完全是出于缅甸国内局势的需要而进行的一次睦邻访问。但作为缅甸首届民主派政府,此次访问无疑为新形势下的中缅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开端。
中缅友邻基础日趋巩固
中缅同为曾饱受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欺压的民族。自缅甸独立后,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共同提出国,双方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缔造了良好的邻里关系。但随着国际政治风云的变换,两国关系也曾受到各种政治因素的干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一直希望和缅甸在新的基础上构筑合作发展的关系。但缅甸始终受困于国内政治生态。
缅甸新军人政府上台后,由于受到西方制裁,致使中缅关系显得极为突出。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与缅甸保持睦邻友好关系。这被西方国家指责为支持缅甸军政府,并试图以此离间中国与缅民主派的关系。但事实上,缅甸之所以能够在今天实现政治体制的平稳转型,恰恰与中国极力维护中缅关系的稳定分不开。
冷战后,美国极力推进民主扩展战略。这一战略表面上看似为了推进各国的政治进步,实质上是为了扩展美国的战略空间。因此,其推进方式极少考虑相关国家内部的政治生态,不顾人民有希望变革与稳定能相对平衡的愿望,而往往是鼓励以激进方式进行变革。不是推动政治对话而是推动政治对抗,不惜搞乱一个国家,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如今的叙利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缅甸,在各方的努力下,2003年军政府制定了民主路线图。但美国认为这不符合美国的标准,所以不断施压干扰,并对中缅关系的发展横加指责。如今事实证明,在保持缅甸政局稳定的情况下,缅甸得以实现以几乎零成本的社会代价向民主的平稳过渡,社会不仅没有在政治转型中遭受动荡浩劫,而且由于中缅经济关系的发展,使缅甸新的经济起飞有了更好的基础。而中国为缅甸政治平稳转型所做的贡献,正是今日中国能与昂山领导的缅甸发展睦邻关系的重要基础。
今后,中缅关系应从双方共同利益出发,从长计议,并谨防第三方因素的干扰。缅甸是个水力资源丰富,其他能源不足,而经济发展严重缺电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排除外来的意识形态因素干扰,像密松水电站这样的问题总能找到解决办法。(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地区副研究员)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