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希腊债务危机是经济还是政治危机

  ·   2015-07-03  ·   来源:中国网
标签:希腊;债务;时事
打印
纠错

  最近希腊债务危机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眼光,面对欧洲中央银行和世界货币组织到期的债务,希腊现政府一再要求推迟还款期限。6月20日欧元区财长拒绝希腊要求紧急援助的请求,希腊未能于当天偿还15.5亿欧元世界货币组织贷款,希腊成为该组织史上首个违约的发达国家。为防止出现希腊金融局势失控,希腊总理齐普拉斯28日晚发表电视讲话说,希腊各银行将根据中央银行的建议停止对外营业并实行资本管制。同日,希腊议会议会投票表决通过总理齐普拉斯就援助计划进行全民公投的提议,于7月5日举行全民公投决定希腊是否接受债权人提出的纾解债务的方案。该方案的核心就是:希腊如果想得到欧洲中央银行的财政援助,前提条件是削减国内开支,实施财政紧缩的政策。

  实际上,希腊债务危机自2010年爆发以来,希腊政府与欧盟债权人之间围绕着是否已财政紧缩来换取财政援助这一问题吵得不可开交。2011年10月31日,当时的希腊政府宣布实行公投以决定是否执行紧缩财政的政策来换取欧洲的经济援助。然而三天后当地时间11月3日晚间,时任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在召集紧急内阁会议后决定放弃公投计划。

  希腊债务危机问题是长期各种因素积累的结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处理好的。希腊政府在债务危机中一直处在紧缩财政、减少公共支出与希腊人民强烈反对削减工资、社会福利情绪的夹缝中。其实包括希腊政治精英在内欧盟高层都认识到,紧缩财政,使其社会福利和公共支出与希腊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相符合的程度,是解决危机必然途径。虽然,希腊此前的政府确实按照欧盟以及相关债权国的要求实施了紧缩的财政,却引起了希腊民众的大规模反对抗议的浪潮。这个基本矛盾不能解决的话,希腊债务危机的结束就看来遥遥无期了。

  在西方民主选举制度下,希腊任何一届政府都不敢与民意作对,尤其到了竞选期间,参与竞选的政治家往往积极“迎合”民意,即使这种“迎合”从长远来看可能不符合希腊未来的发展。有远见和有政治经验的政治家应看到,希腊脱离欧元区以及欧盟的代价是十分高昂的,希腊的债务危机的解决不仅要依靠欧盟以及欧元区大国经济上的“输血”,而且希腊自身也要做出让步甚至是牺牲。在这种两难境地中,无论是之前帕潘德里欧政府还是萨马拉斯政府都努力寻求在国内财政改革和本国民意之间寻找平衡,力图避免希腊债务危机进一步激化、严重。但是,这种平衡点是很难把握的,所以也导致了希腊近两年来政府更换较为频繁。

  现任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是打着“反紧缩”的旗号赢得大选,他上台后立即表现出不再寻找财政改革和民意的平衡点,而是承诺“永远为希腊人民的利益服务”,与欧盟在财政改革方面表现的比较强硬。6月29日希腊债务谈判破裂,欧盟各国政府拒绝拯救希腊免于债务违约,齐普拉斯宣布将在就债权人的提议举行公投,并呼吁民众投下反对票。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其中政治的政治因素起着重要作用。齐普拉斯领导的激进左翼联盟党是一个年轻的党派,齐普拉斯本人仅40岁,在政治和外交谈判方面缺乏经验,引起了欧盟有关国家的不满和担忧。希腊如今面临的债务到期无法偿还,国内实施金融管制措施,经济形势恶化,甚至未来希腊有退出欧元区和欧盟的可能性。齐普拉斯政府以希腊民意为武器对抗欧盟的财政改革要求,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且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今欧盟财长们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不会为希腊开先例的,即如果希腊政府不接受财政改革方案,欧盟也绝不会继续救助希腊。所以,目前希腊债务危机是由于当前政府与欧盟、国内民众意见之间难以达成政治妥协而造成的。本来作为希腊这样严重依靠欧盟的小国,其政府应当充当好国家、人民利益与欧盟之间的协调人,而缺乏政治经验和谈判手段的齐普拉斯政府显然缺乏这样能力。希腊之前的政府虽然没有能力解决债务危机问题,但是他们都积极同欧盟有关方面进行谈判,相比现政府来说,帕潘德里欧政府和萨马拉斯政府和欧盟以及法德等大国保持较好的关系。如果齐普拉斯政府无法缓解与欧盟,特别是法国、德国等大国的紧张关系,化解希腊和欧盟之间的政治危机,那么希腊债务危机的解决将难上加难。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发酵,希腊脱离欧元区甚至退出欧盟都是有可能的,这对希腊来说是不能承受的打击。

  不过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齐普拉斯政府还没有决心和能力彻底与欧盟闹翻,其也在寻求进一步与欧盟以及德法等欧洲大国进行协商。一个不成熟的政府和不稳重的政治家是无法解决希腊债务危机问题的。希腊债务危机掺杂了经济、政治以及欧洲一体化的大量问题和因素,作为希腊政府应当理顺其中的关系,而不是任性地只顾国内民众的意向,为了赢得支持率而做出一意孤行的举动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