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媛 · 2025-09-24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新疆;维吾尔家庭;民生 | 打印
| 纠错 |
今年52岁的艾尼江·尤努斯和妻子阿依古丽·买买提在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经营手鼓绘画店已有20多年。1995年,这一对维吾尔族夫妻从喀什来到乌鲁木齐,靠手艺谋生,如今已经过去了30年。
艾尼江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制作乐器和绘画,后来他把这两样本事合二为一,专注做手绘手鼓。石榴象征团圆,胡杨代表坚韧,这些新疆特有的意象,被他一一绘上鼓面。阿依古丽也来自喀什的手艺家族,父亲打造英吉沙小刀,她嫁给艾尼江后,也慢慢学会了制作乐器。如今,两个儿子延续了这门家传手艺,在乌鲁木齐开了自己的店。
阿依古丽喀什的老家在古城的一座土房子里。那时,她父亲靠做小刀的手艺勉强度日。她觉得,现在靠手艺挣钱比过去容易多了,游客们也越发喜欢和愿意购买新疆手工艺品。2008年,英吉沙小刀制作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很多像英吉沙小刀制作这样的手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技艺被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并被更多人了解。
2017年,艾尼江夫妇在大巴扎附近买了房。现在,每天上午十点,他们从家走到大巴扎的店里开门,一直忙到晚上十二点半才收工回家。“来乌鲁木齐前,我们一句普通话都不会,周围也大多是维吾尔族朋友,”阿依古丽说。如今,她能轻松地和各地游客聊天,介绍乐器、分享生活。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她穿着一件印有庆祝字样的红色T恤,在店门口热情迎客。艾尼江则常坐在店门口弹琴,音乐吸引着不同民族的人停下脚步。
在艾尼江夫妇看来,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就像个没有围墙的、民族交融的大舞台,维吾尔族的琴声、哈萨克族的歌声和游客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他们店里的十几种乐器,也成了很多人了解新疆的窗口。
9月23日,在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艾尼江·尤努斯在自家店门口即兴弹奏传统乐器(魏尧摄)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