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记者 陶子惠 · 2024-03-0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全国两会;时事 | 打印
| 纠错 |
在全国两会会场上,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少数民族女性代表委员们格外引人注目。
她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坚守在新疆的广袤土地上,有的奋斗在贵州的壮美山川间。她们带来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和需求。作为女性,她们细腻而坚韧;作为少数民族,她们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与期望;作为基层代表,她们深知民众所盼、所需。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她们为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北京周报》记者走近其中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听她们讲述各自履职尽责的故事。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杨恩兰(苗族)
90后的杨恩兰是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的站长,也是乡亲们眼中的“农田守护者”。
2016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杨恩兰没有选择留在繁华的都市,而是回到家乡,投身植物保护工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病虫鼠害防治工作则是守护这片土地的关键。 在田间地头,杨恩兰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农作物保驾护航,守护乡亲们的粮食安全。
今年的全国两会,杨恩兰特别关注农区鼠情监测问题。鼠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因此,她提出扩充农区鼠情监测点的建议。“让乡亲们种的作物和仓储粮食不受鼠害,是我作为植保人的责任和担当。” 杨恩兰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她表示希望通过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鼠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并控制鼠害的发生,保护乡亲们辛勤耕作的成果。
谈及未来,杨恩兰充满期待。她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植保事业的研究和实践,为推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她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和支持农业,共同为乡村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孔菲菲(锡伯族)
“欢迎你们大家来察布查尔镇游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孔菲菲对记者发出邀请。
孔菲菲自2008年大学毕业后便扎根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深耕基层工作。2023年,她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肩负起为民发声的重任。“只有身心都融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孔菲菲在接受《北京周报》采访时说。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孔菲菲积极为农村冬季清洁能源取暖发声,提出了相关补贴的建议。得益于中央和自治区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政策扶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去年启动了天然气利民管道工程项目。如今,天然气管道已经延伸至察布查尔镇安定村、乌宗布拉克农村社区村民的家门口。“预计到2024年10月,我们就能实现全面通气。到时候,老百姓只需轻轻一拧阀门,就能享受到采暖和洗澡的便利,真切感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美好生活。”孔菲菲说。
今年的全国两会,孔菲菲提出了打造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刺绣产业园等建议。她告诉记者说,锡伯族刺绣是察布查尔多元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2011年更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希望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打造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刺绣文化交流研发中心。这样不仅能让更多人领略到锡伯族刺绣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还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中,共同打造察布查尔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卢丹(布依族)(图源:贵州人大)
卢丹是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镇致富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希望继续把乡村产业做好,把人才留下来。”
致富村是布依族人世代聚居的地方。当地村民踏实肯干,辛勤劳作,逐渐开辟出一条致富之路。而蜂糖李,作为当地特产,因其卓越的品质和经济价值,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李子中的爱马仕”。
近年来,镇上大力发展蜂糖李产业,不仅打开了市场,也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致富路。通过不断改良种植技术,李子的产量逐年攀升,品质和销量也持续向好。2023年,致富村更是注册了“致富有李”这一蜂糖李品牌,同时加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以可观的营业利润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保障了果农们的收入。
在今年两会上,卢丹继续关注农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关于农村产业发展和医疗服务的建议。她说,今年还是会将基层老百姓的所急所盼所想带到两会上,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基层人民的心声,帮助解决基层的困难。她说,期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对致富村产业发展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并关心农村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闵晓青(俄罗斯族)
闵晓青是新疆塔城市第六中学党支部书记。“真正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闵小青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专访时说。
据闵晓青介绍,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塔城市政府于2019年对学校进行了资源整合,使其成为一所面向全市各族学生、全面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初级中学。这一举措,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塔城市第六中学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2个教学班、1537名在校生的大家庭。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包括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锡伯族等17个民族,他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和成长。
从23年前初出茅庐的教育新兵,到如今连续两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闵晓青表示,自己的履职经历承载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年新疆自治区两会期间,闵晓青了解到南疆四地州已经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她倍感振奋。她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将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闵晓青表示将继续扎根少数民族地区,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拼搏。她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同时,她也期待国家层面能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人才引进给予更多支持,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