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阜平这五年: 依靠内生动力脱贫谋发展

《北京周报》记者 于林涛 吕岩  ·   2017-10-1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阜平县;扶贫攻坚;民生
打印
纠错

  地处太行山腹地的河北省阜平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九山半水半分田”,这七个字十分形象地描绘了阜平县的地形面貌。在这个总面积为2496平方公里的全山区县,山场面积高达32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7%,而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全县23.04万群众只有21.9万亩耕地,人均耕地不足一亩。 

  由于耕地面积少、基础设施薄、交通不便,曾经的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革命老区阜平,常年戴着全国重点贫困县的帽子。全县209个行政村中,贫困村有164个,占78.5%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62元,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40%左右;全县约有11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8% 

  然而过去的五年,阜平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稳定脱贫”的道路上一步步坚实迈进。 

  “这几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不光是县城,全县范围都有不小的改变。除了基础设施、道路建设,老百姓追求脱贫致富的精神面貌也更强烈了,”年轻的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对《北京周报》记者说。 

  李师傅生活的阜平镇是阜平县城所在地。他告诉记者,尽管对于外人来说,阜平县城还略显破旧,但基础服务设施却有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开始到阜平旅游经商。 

  这些变化,始于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阜平的一次考察。习总书记在深入阜平农村地区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总书记还多次提到,“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视察,看望困难群众唐荣斌一家。

  “习总书记的那次考察为阜平的发展和艰巨的扶贫工作打了一剂强心针,”主管全县扶贫工作的副县长赵敏涛告诉本刊记者。“总书记指出,阜平的脱贫发展要依靠增强内生动力而非依赖外界援助。”从那时起,如何激发内生动力谋发展也就成了萦绕在全县党员干部心上的头等大事。 

  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县,阜平几乎没有任何基础和地理空间来发展制造业。面对这样的现实,当地政府经过科学调研,把目光投向了该县大片的荒山。期待变废为宝的同时,也思索着如何让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荒山变丰田 

  位于阜平县中部的大台乡柏崖村,四面环山,全村共有767户约2400人,耕地面积仅1138亩,人均不足半亩。2014年初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12人,超过半数生活在国家规定的贫困线以下。 

  “除了进城务工,本地村民们的收入来源就只有这点少得可怜的土地了,”大台乡人大主席贾保胜对记者说。 

  人多地少的柏崖村,却拥有近2万亩荒山。2015年,在阜平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柏崖村开始推进荒山资源再开发,实施了一套“政府统筹主导+村级组织推动+农户入股参与+企业开发经营”四位一体的土地综合整治方案。柏崖村村委会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为项目的股东。自2015年项目实施以来,共流转荒山5000亩,其中涉及贫困户310992人,户均土地流转收益1000元。项目建设规模总面积4326亩,新增耕地面积2911.6亩,人均增加耕地1.22亩,以股份形式分配给农户,农户享受分红,已使280户、510名贫困人口受益。2016年,项目区整治荒山劳务费用达270余万元,有316人到项目区务工,其中涉及贫困户98227人,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这几年村民们的确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贾保胜对记者说。 

阜平县柏崖村土地整治项目图(吕岩摄)

  柏崖村昔日的荒山变成了果园和良田。这种土地流转、荒山整治模式也在阜平县其他地区得到推行。赵敏涛介绍,目前全县已有9.3万亩山地变成了可耕地,一些新开发的山地已经发展了现代农业,还有一些以种植果树、中草药等经济作物为主。 

  与此同时,由于土地整治后采取大规模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并配备现代节水灌溉设施,有效提升了土壤保育、水源涵养和洪涝灾害抗御的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代价太大,我们承受不起,所以每个项目的开发立项都是慎之又慎。你看,因为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这些荒山整治项目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实际经济效益,也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不少好处,”赵敏涛说。 

    

因地制宜求发展 

  尽管没有足够空间发展制造业,但优越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却也赋予了这个山区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阜平县大部分农业用地和水源都未受到污染,农业专家指出,当地天然的高山气候,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种植。 

  然而在过去,大部分阜平人并没有意识到老天爷赐给他们的这一优势,仅有少量的农民进行了小规模的食用菌培植。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指导,以及不可预知的市场波动,这些小规模生产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2015年年初,阜平县委、县政府带领一批农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对本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该地区环境气候适宜,由于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和市场需求缺口大的食用菌,完全可以作为产业精准扶贫的着力点与突破口,成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的主导产业,加快阜平脱贫致富建小康的步伐。 

阜平县天生桥镇食用菌产业园内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吕岩摄)

  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阜平县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倾斜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并首先扶持贫困农户。为解决技术难题,县里还聘请10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其中5名常驻阜平,全程指导农户栽培生产,实现了“保姆式”服务。 

  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地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嘉鑫种植有限公司”在阜平县生桥镇南栗元铺、龙王庙村地区等建立起了一个总占地1500亩的食用菌种植园区。该园区采取采三种经营模式:一是合作经营,企业建棚贫困户经营,企业与农户55负担菌棒费用,贫困户付出劳工每棚获得2.2万元固定收益,高出部分五五分成;二是自主经营,统一建棚农户以成本价4.7万元购买,在企业带动下自主经营,农户贷款额可达15万元;三是入股经营,劳动能力较弱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从农行贷款10万元入股嘉鑫公司,贷款本息由公司偿还,每年每户可分红5000元。 

  嘉鑫公司总经理齐建利告诉记者,村民只要按照公司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进行经营,就能够实现盈利,而商业风险则由企业和政府来共同承担。类似种植基地在全县已经发展到46个,包含了共3300多个大棚。村民参与人数达62602810个贫困户从中受益。 

阜平县天生桥镇食用菌种植园鸟瞰图

  在参与承包食用菌大棚经营之前,天生桥镇村民赵海东一直外出务工,听说家乡发展了食用菌产业,便回乡承包了两个香菇大棚。他告诉记者,现在通过经营大棚,每年能有四万元的稳定收入。“我现在相当于自己当老板,比在城里打工自由多了!” 

  为了树立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阜平县为食用菌产品注册了“老乡菇”品牌,并建立了品牌标准分级制度,只有满足一定品质的食用菌才能被纳入“老乡菇”品牌进行销售。阜平县还通过开通“老乡菇网”,召开食用菌招商会,举办“阜平食用菌节”等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 

阜平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助力该县脱贫。(吕岩摄)

  据齐建利介绍,由于“老乡菇”品质优良,很受市场欢迎,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长沙等各大农贸市场进行批发销售,许多大型超市也是“老乡菇”品牌的固定客户,销路完全不是问题。“为占领更大市场,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培育灵芝等新品种。”

   

守护乡村之美 

  2016年底,七十多岁的骆驼湾村贫困村民唐宗秀一家告别岌岌可危的旧居,搬到了有六间房的小院里。她告诉《北京周报》记者,对她来说,村里发生的变化简直不敢想象。 

  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当时的骆驼湾村约有245560个村民,交通不便,可耕地少,整个村子长期处于贫困的状态,年轻劳动力基乎都在外打工。全村人均净收入仅一千元左右,仅为同期全国农村人均收入的七分之一。 

  骆驼湾村第一党支部书记曹建平介绍,县政府曾一度将该村列为搬迁安置扶贫的村落之一。然而,在经过研究和实地考察后,发现骆驼湾村毗邻天桥瀑布群景区,66%为林区,景色优美,空气清新,自然条件极佳,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从2013年起,在县级扶贫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该村通往外界的道路得到加宽修复,政府还对骆驼湾主村110户村民的住房进行了“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的提升改造。村里还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创建了垃圾回收机制。 

阜平县骆驼湾村一处旧房屋改造前后对比图。(吕岩摄)

  为让当地的村民早日脱贫,阜平县旅游局也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对当地农家乐的发展予以支持。旅游局不仅为想发展农家乐的村民提供免费培训指导,还为每家农家乐提供了3万元的启动资金。目前,该村已有三家农家乐正在营业,七八家正在筹备当中。唐宗秀一家也在打算利用目前闲置的几间房经营农家乐。 

  改变以往“输血式”的扶贫模式,努力通过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来调动贫困村民的积极性,2012年以来,阜平县经济实现了大踏步发展,贫困人口也减少了将近一半。“绿色环保产业、健康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都在考虑范围之内,”赵敏涛告诉《北京周报》记者,目前县政府在考虑引入更多的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让老百姓彻底摆脱贫困。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