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完善制度保障 化解二孩生育顾虑

  ·   2016-03-09  ·   来源:新快报
标签:全面二孩;卫计委;两会
打印
纠错

  据报道,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8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生育政策会根据每一个阶段人口发展趋势来进行科学研判,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对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一些家庭在“生还是不生”问题上存在顾虑,李斌表示:“对这些问题我们相关部门正在认真研究,要着力解决。”

  这是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全国两会,卫计委的记者会不出意外获得较高的关注度。从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到两会的召开,中间不过三个月,囿于人口生产的规律,政策调整的具体影响显然还很有限。也因此,卫计委主任李斌在回答记者有关二孩政策的实施情况时,所给出的一些数据,其实仍是源自政策制定之初的一种预期。

  政策的后期影响虽然未能充分显现,但有关的一些问题却已初露端倪。典型如“生不起”、“不敢生”等社会焦虑有明显流露,这也是昨日记者会上媒体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卫计委官员对此的有关回应,堪称全面。

  在强调依法保障女性就业权益之外,一些生育服务方面的表态,尤为令人关注。包括要大力增加公立幼儿园数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推进婴幼儿托幼机构的建设,鼓励以社区为依托,兴办托儿所,培育儿科医生;完善家庭的支持发展政策,特别是还提出研究完善生育保障、住房、税收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和家庭发展政策。不难看出,这些公共安排,正好对应了当前社会有关二孩生育的种种焦虑和社会服务短板。

  从政策实施的角度看,上述安排可以视为是全面二孩政策的配套保障制度,在客观上将有助于降低人们的生育压力。但囿于多年来的生育观念与生育行为惯性,仅仅有这类外部保障,对于实现预期的政策调整目标可能还远远不够。关键一点在于,这些措施虽然是计生公共服务的一种强化和完善,但它鼓励二孩生育的政策暗示仍显不足。

  有鉴于此,在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以及相关公共保障持续强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在政策完善的角度,进行理念上的全面突破,在二孩生育上,或可由支持变成鼓励。一来,其与目前在公共层面为缓解生育焦虑所做的一些配套安排,在目的上其实是同向的,只有程度之别,并不会增加太多的政策成本;二来,变支持为鼓励,有利于更快地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和对人口“负担论”的认知。再者,对于维护女性职工权益,减少社会就业歧视都会有明显的好处。更关键的是,有利于凝聚政策层面的共识,更好的确保相关公共保障的供给。

  事实上,这一点其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有一定程度的体现。比如30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只字未提“计划生育”,而是强调“完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配套政策”,其中所蕴含的某种生育观念的积极变化,理应传递到现实层面的政策中去。而上海市最新修订的计生条例更是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今年的两会上,亦有代表建议,社会要形成鼓励生二孩的氛围,为妈妈们敢生二孩创造“绿色通道”。

  近年来计生政策的开放调整,由单独二孩向全面二孩的转变,本身其实就蕴含着鼓励生育的意向。而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便是在政策开闸之余,将“鼓励生育”的政策意图更明确地转化为生育配套制度的执行和完善中去,让人们不再有“不敢生”的顾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