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神农架里究竟有什么?

《北京周报》记者 刘婷  ·   2015-11-11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神农架;自然环境;民生
打印
纠错

  《神农架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一书已于2015年6月公开出版。该书收录了神农架始自1888年英国人奥古斯丁·亨利的历次中外科学考察,分8个章节对自然地理、植物与植被、动物资源、真菌与地衣、水资源与水生生物、旅游景观、社会经济,对神农架自然资源进行详述和评价。报告对加强动植物的动态监测、加强栖息地保护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其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森林碳汇计量等专题报告还将相继出版。

  “依托自然资源考察结果,我们还首次建成了神农架地区自然资源数字管理平台。这一数字管理平台能够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及时直观和全方位地查询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区域及数量,了解其更新演替状况。”王大兴说,数字化平台的建成,对于更加客观了解和掌握神农架地区自然资源状况,更加科学制定神农架地区保护规划,有针对性的实施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组织实施资源管护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大龙潭科考基地:人与金丝猴和谐相处

  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记者虽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野人”,但却探访到了这神秘境地里的金色精灵——神农架金丝猴。

  金丝猴是著名的珍稀物种。目前全世界确认的金丝猴有5个种群,神农架金丝猴属于其中的川金丝猴种群,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神农架金丝猴是我国分布最东端的金丝猴,是全国金丝猴种群中数量最少,遗传多样性最低,最具研究和保护价值的物种。

 

  金丝猴在进食。(本刊记者刘婷 摄)

 

    成立于2005年4月15日的大龙潭科研基地,是神农架著名的金丝猴研究基地,共有7个家族的80多只金丝猴生活在这里。看到眼前记者们的突然造访,他们时而闪现,时而活泼、顽皮的活跃于树林间。

  “金丝猴一般在7月至9月间受孕,3月至5月生产,小猴出生后,母猴会一直将小猴抱在怀中,即便是在活动的时候也不离不弃,直到小猴成年。金丝猴3岁以后才算成年,最多也只能活到20多岁,”在基地工作10年的田思根告诉记者,“有时,金丝猴会跑到我们身上,这是它和我们亲近的表现。”

  “金丝猴非常珍贵,产值只有4%,存活率仅为6%。上世纪80年代,神农架仅存501只金丝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举措后,金丝猴数量有所增加,2005年普查时,神农架金丝猴数量达到了1282只。”中国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所长杨敬元向记者们介绍说,“今年,仅湖北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研究基地就新增了15只幼猴,为基地成立10年来幼猴出生最多的一年,且存活率达到100%。”

  对于神农架的金丝猴来说,最难熬的就是冬季。神农架的冬季一般都长达6个月,也就是说,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冬天。随着冬季来临气温下降,金丝猴用来作为食物的树叶大多都掉落了。如果赶上下大雪,雪地上什么也看不见,树枝也结了冰,冻得硬硬的,金丝猴就找不到东西吃。“金丝猴保护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冬季越冬,2008年那场冰冻灾害,有30多只金丝猴被冻死,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冬季定点补食。”王大兴说。

  “金丝猴生活在海拔1600到3000米之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一种群的存活,因此他们生活质量的好与坏,便成为了神农架环境好坏的晴雨表。”王大兴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对金丝猴种群的保护和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加强对金丝猴的研究;第二,要对金丝猴的活动区域加强管理,杜绝人为破坏;第三,要同中国49所院校共同合作,加强对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研究。”

  对于金丝猴的保护,杨敬元说,近年来随着神农架核心区“生态移民”工程的逐步实施,保护区人为干扰减少,森林覆盖率在进一步提升,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金丝猴栖息范围扩大,为金丝猴种群数量的增加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一页12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