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保卫婚姻
本刊记者 张志萍  ·   2015-07-2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离婚率;婚姻法;民生
打印
纠错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中国古人为我们描绘的有关婚姻的最美好画面,说明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长久和稳定感情的肯定。但在今天的中国,这种受推崇的传统观念貌似正在被打破。国家民政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各地民政局共办理离婚登记363.7万对,比上年增长3.9%。这意味着中国离婚率自2003年以来已经连续12年呈递增状态。离婚人数从2010年的267.8万对增加至2014年的363.7万对。 

  中国婚姻家庭工作联合会发布的《中国人婚姻家庭安全报告》也指出,从1979年到2012年,全国离婚对数与结婚对数之比已从4.7%上升到23.4%,其中,北京、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的这一比例已接近或超过30% 

  离婚似乎已成为当下中国突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其中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是婚姻观的变化。从过去的谈离婚沉重,到如今“离婚没啥大不了”,中国人的婚姻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离婚已经不再是一个敏感词,让生活在不幸福婚姻中的人们,尤其是女性有了结束一段婚姻的勇气。 

  婚姻法》几次修改,也使得离婚不再是一件既伤感情又费钱财的事情。新婚姻法加强了对婚前财产的保护,让离婚的成本降低。对个人婚姻状况的隐私权的重视,减少了外界对婚姻的干预,加上离婚手续的简化,都让离婚变得更容易和更个人化。 

  当前婚姻群体中的主体人群“80后”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比前辈们更自我,在婚姻生活中也更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夫妻双方所必需的包容和忍耐。此次民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随着80后整体迈进婚姻围城,相比前人更为自我的“独一代”们正逐渐 成为离婚大潮的主力军。 

  处于变革当中的社会各种时尚、新观念的冲击,让许多传统的东西变得式微。有观点认为缺乏责任心使得婚姻在面临各种诱惑时往往难以抵御。还有的观点甚至归咎于一些网上社交软件如陌陌、微信等的广泛运用,认为是它们冲击了一些原本就已脆弱的婚姻关系。 

  其实离婚率的上升从积极的一面看,它反应出的是现在中国个人婚姻上获得了的更多的自主权。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对于某些夫妻而言,离婚只是一段不幸福婚姻的结束。 

  然而婚姻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既然选择了婚姻,就要认真维系,这是责任心、包容心和忠诚的体现,也是维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所需要的重要因素。此次民政部的调查数据引起给社会不小的震动,它提醒全社会离婚率的上升某种意义说明当前社会这些因素的普遍缺失以及人们对待感情问题日趋轻率。 

  要倡导一个慎重对待婚姻的态度。同时,在“婚姻保卫战”中,社会大环境也需要有所改变。在婚姻“触礁”时,社会化、专业化的婚姻咨询机构要发挥起咨询和疏解功能。有专家建议,在婚姻破裂边缘,还可借鉴国外设立冷静期的经验,试点推行预约离婚制度。 

相关文章:
“婚姻赤字”:离婚代价有多大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先睹为快
带薪休假,如何卸掉包袱
李克强:焕发“传统引擎”的澎湃动力
工资单看经济民生:今年以来谁的工资变化了?
微信关注 北京周报

微信号

关于《北京周报》 关于北京周报网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腾讯微博
Facebook
Twitt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