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北漂小“候鸟”的274公里

  ·   2015-06-01  ·   来源:新华网
标签:北漂;候鸟;衡水;务工;民生
打印
纠错

  每个月的月末月初,北京西站总会迎来这样一批特殊的乘客,七八百个孩子往返于衡水和北京的火车站之间。他们中年龄大的上初中,多数是小学生,有的甚至还在上学前班。对这些跨省上学的学生来说,每次回家都算得上一次规模不小的集体迁徙。

  在求学路上,有人说他们就像小候鸟一般在两地穿梭往返,而他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的名字:北京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这群孩子,总会引来无数人的好奇和驻足围观。每个月,衡水火车站和北京西站都会为“集体上下学”的孩子们开辟绿色通道。在候车室里,他们几乎“占领”了整个火车站大厅。

  “小候鸟”的父母大部分是北漂一族,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很多人生活在北京的城乡结合部,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小孩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他们不得不将孩子送到相对比较近的衡水市就读。他们或许并不愿意,却很无奈。

  衡水英才学校约有“小候鸟”似的中小学生近800人。每月10日,老师们开始统计学生的坐车情况,向家长打电话确认、收钱,定好时间,学校安排20多辆公交车把学生送到火车站。

  一路上,不断有车上的其他乘客对这批孩子感到好奇,所以这样的对话飘满车厢:“你们要去哪儿?”,“去衡水,上学”,“你家在哪里啊”,“北京”。

  回家的三五天是一个月中孩子们唯一与父母团聚的时间。

  回家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小候鸟们”要返程了。北京西站的站台上,低年级的学生要离开爸爸妈妈前还是会出现哭鼻子的现象。

  清晨6点,当绝大多数孩子们还在梦乡中,他们已经开始了晨跑。每天,学生有7堂课加两节晚自习。这些节奏都透露着典型的“衡水模式”——教学抓得紧,孩子们争取考上“衡水中学”,再考个好大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