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科技 >> 正文

浦东打造一流科创基地

《北京周报》记者 原媛  ·   2018-09-21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浦东;改革开放;科技
打印
纠错

    

  苏慰国最近成了热点人物。由他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和记黄埔医药(上海)研发的靶向抗癌药呋喹替尼(Fruquintinib)即将获批上市。这是首个由中国人独立发明、中国医生研究、中国企业研发的抗癌药。 

  从《我不是药神》电影热映开始,苏慰国和业界的很多人就成了媒体提问的对象:为什么抗癌药那么贵?为什么我们要买进口药?我们什么时候会有自己研发的抗癌药物? 

  随着呋喹替尼(Fruquintinib )的上市,苏慰国回答问题的底气足多了。这款针对肠癌晚期患者的靶向药,具有作用强、毒性低、耐受性好的特点。 

    

  黄老邪们的桃花谷 

  和记黄埔医药(上海)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浦东。两年后,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始建设,生物医药被列为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之一。又过了四年,19968月,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开始建造。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里成了中国医药研发行业的龙头老大,被称为中国药谷 

  张江的路名都很有科技感:蔡伦路、华佗路、哥白尼路、爱迪生路,张江药谷生物医药创新交流中心就坐落在蔡伦路和爱迪生路的交叉路口。 

  和记黄埔医药(上海)2002年在药谷创立,是药谷资历比较老的公司,如今已经有16年的历史了。苏慰国2005年加入这家公司。他之前在辉瑞公司从事药物研发15年,来到这里后,见证了药谷十几年的发展。在他看来,这里的医药公司创业者都踌躇满志,直接挑战的就是抗癌药这个很有挑战性的难啃的骨头。 

  肝癌、胃癌、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比较高,但是在国外比较少,所以即便国外很多学者很有兴趣,因为病人数量少,很难开展研究,导致特效药就比较少,即便有,价格也非常昂贵,极少数中国病人能用的起。中国广阔的抗癌药市场吸引着一批华人科学家回国创业,” 苏慰国说。 

  君实生物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宁就是其中一位。他今年初才确定加入君实担任总经理,在这之前是赛诺菲集团亚太区的副总裁。“不同国家对药品有不同的需求,而君实生物是专门针对中国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研发到应用。我们不仅要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也要在价格上具备可行性,让人们买得起用得起。”李宁说。 

  吸引他来到张江的是这里浓郁的产学研氛围和完善的产业链。2012年,君实的创始人陈博从硅谷回来,只背着一个双肩包就来到了张江并决定在这里创业,看重的就是张江完善的产业集群。 

  “对于医药开发来说,很大一笔资金都会花费在买设备、建实验室、投生产线上,但在张江,这笔费用可以省下来,因为张江已经配好了相关设备和实验室,创业者可以用很低的费用甚至免费使用这些设备,” 李宁说。 

  2015年,君实创办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开发出一款抗癌新药,这个速度对“十年磨一剑”的医药产业来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全国每三款新药,就有一款出自张江药谷。 

  在苏慰国看来,除了完善的产业集群,药谷非常重视倾听企业意见并积极探索和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修改。2016年,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在上海等地开展试点,让更多的医药企业放开手脚专注研发和创新,呋喹替尼就是全国首批参与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申报新药上市的品种之一。” 

  2017年12月7日,上海自贸区在全国率先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让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企业人可以单独申请产品注册证,然后将制造环节委托给有资质和能力的生产企业,实现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的“松绑”,让创新成果更易问世。 

  近年来中国新药研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改善。如今,张江药谷已经搭建起上百个公共平台,有超过400家生物医药企业诞生在这里。 

    

  我搭台,你唱戏 

  集群和共享,这不只是在药谷,整个张江的高科技创业都是这个模式。2016年,在张江管委会牵头下,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成立,为浦东新区的跨国企业和创业微小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跨国公司虽然实力很大,但时间久了,会产生一种孤岛效应,这是因为,跨国公司这样的巨兽,虽然内部有一套自给自足的创新体系,但久而久之,也会形成“孤岛”现象,影响创新活力。破除创新“孤岛”,就需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造血””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器则会帮助他们收获新鲜血液,同时小企业也会得到起步的助力。” 

  孵化平台充分利用跨国企业的技术溢出和人才溢出,帮助创新公司站上更高的创业起点,对接优质的全球资源。同时,中小企业也能借助平台迅速实现创新产品的产业化,占据细分市场。 

  在先进制造业企业集聚的临港产业区则着重于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2016年6月进驻临港的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就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两年来,研究院已经为长三角地区的300多家企业提供过服务,直接帮助企业解决他们在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习俊通说“研究院要让企业看到未来的智能制造到底是什么样,要搭建测试验证平台,让研究机构、中小企业到这里来测试它的技术,提升技术成熟度。” 

  合作与集群的环境成了浦东打造科创中心的“软实力”,浦东同时还推出很多吸引人才的政策。 

  2017年6月,浦东新区推出关于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的九条措施,设立了海外人才局,这是全国首个以“海外人才局”命名的政府机构,实施海外人才工作许可、永居推荐、身份认定和配套服务。 

  今年,浦东再次推出人才发展“35条”,其中提出未来三年要在张江推出15万套(间)以上人才住房。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去年年中宣告成立,承担浦东的八个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利申请预审工作。发明专利审查从3年缩短到3个月,实用新型从1年缩短到1个月,外观设计从3个月缩短到1周。 

  “我们要以国际化和高能级为方向努力开创高层次人才集聚发展新局面,以甘当‘店小二’”的姿态着力加强和改进人才服务,”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谈上伟说。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