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记者 兰辛珍 · 2016-04-27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中国航天日;北斗系统;科技 | 打印
| 纠错 |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今年的4月24日,中国迎来了首个“航天日”。而北斗导航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部分,备受瞩目。在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将在2018年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并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这样,北斗导航将成为继美国GPS、俄国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提供全球导航服务的系统。
作为后来者,北斗导航与其他三个导航系统相比,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除了提供与GPS类似的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外,北斗导航还提供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使用户不仅实时知道自己的位置,还可以通过短报文通信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这是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所不具备的。
有些人不理解,全球已经有了GPS等导航系统,中国为何还要花费巨资设立北斗导航?事实上,这是与中国独立自主发展航天事业分不开的。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提高中国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特殊的意义。
有人担心北斗导航增强中国的军事能力,这毋庸讳言,因为GPS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都是美苏冷战条件下的产物,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本身就是“欧洲独立防务计划”的一部分。
事实上,中国更希望北斗导航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供更大的帮助,比如在报时、交通、海洋渔业、测绘、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北斗导航的民用功能在一开始就被特别重视。
当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履行航天国家国际责任的需要。中国有关部门与全球各卫星导航系统、相关国际组织,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我们也希望北斗导航能积极承担国际义务,促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