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English FRANÇAIS
首页 >> 中国与非洲 >> 正文

粒粒皆辛苦

李菁  ·   2019-06-03  ·  来源:《中国与非洲》
标签:水稻; 农业合作; 布基纳法索
打印
纠错

   在布基纳法索的巴格雷垦区,清澈的水正从远处的大水库沿着崭新的沟渠流入平整的4公顷农田。2019年3月30日,由中国农业专家援助的巴格雷土地整治项目正式竣工。

  “以我们自己目前的技术还难以完成平整土地的工程,无法保证灌溉水源,这是我们发展水稻面临的一大困难。现在好了,排灌自如,我们再也不担心水的问题了。”负责巴格雷垦区管理的巴格雷增长中心综合开发公司负责人Étienne Kaboré激动地对中国农业专家胡宇舟说道。

  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凹凸不平靠天收获的旱地,如今已变成了沟渠配套、旱涝保收的平整水田。2018年5月26日,中国与布基纳法索两国政府宣布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让这里改头换面的,正是中布两国复交后由中国农业农村部选派的首批援布农业技术专家组的专家们。胡宇舟是巴格雷垦区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此次援布农技组的副组长。

  胡宇舟(右二)在巴格雷中心种子生产基地开展技术指导。(胡宇舟提供)

  48岁的胡宇舟是湖北省咸宁市农业局正高职高级农艺师,湖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以及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他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达27年,经验非常丰富,其主持和参与的多项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项目获得过湖北省科技发明奖、科技成果推广奖、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此外,胡宇舟还有着丰富的援非经验。2009年,胡宇舟被选为中非合作论坛确定的“百名援非高级农业专家”项目成员,赴津巴布韦执行援助任务并获得中国驻津巴布韦使馆突出贡献奖。据胡宇舟介绍,正是这次援非的经历让他深入了解非洲,对非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时候的缺衣少食到现在的丰衣足食,我亲身经历了中国巨大的发展变化。非洲的农业自然条件并不比中国差,因此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发展经验完全可以在非洲推广。我也希望为此做出一点贡献。” 胡宇舟对《中国与非洲》记者说道。

  胡宇舟(右一)对当地农户指导生产。(胡宇舟提供)

  水是关键

  布基纳法索是一个位于非洲西部的内陆国家,农业是布基纳法索的支柱产业,该国约八成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同时该国由于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常年面临着粮食安全危机,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粮食。中布两国于复交后,双方将农业援助作为优先执行的援助项目。中国政府应布基纳法索政府的请求,在2018年6月底第一时间派出了包括胡宇舟在内的7名农业专家和2名翻译执行援布第一期农技组技术合作项目。

  胡宇舟(前排右二)与农技组专家合影。(胡宇舟提供)

  为了尽快熟悉布基纳法索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农技组专家在全国11个大区开展了37次农业调研,形成了7万字的农业国别调研报告。由于布基纳法索北面紧靠撒哈拉沙漠,缺水一直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缺水,布基纳法索的水稻产量只能满足全国1/4的需求。

  “布基纳法索每年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稻米。因此,发展灌溉水稻和开发洼地水稻一直是布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而发展水稻生产的关键就是要做好‘水’的文章。”胡宇舟说道。

  然而,经过调研,专家发现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的平均年降雨量为743.8mm,高于北京的626mm和伦敦的583.6mm。胡宇舟对《中国与非洲》解释道:“这说明布基纳法索并非绝对意义的缺水,而是没能留住水,用好水。”

  巴格雷垦区位于布基纳法索东南方,是当地政府开发的农业特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而由于很多耕地凹凸不平,且没有配套的水利设施,导致作物的浇灌大部分依靠降雨,严重阻碍了水稻的生长。胡宇舟作为巴格雷垦区项目点负责人,决定从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入手。为了扩大水稻种植范围,保证充足的水源,必须将现有的凹凸不平的旱地进行平整,并修建水渠保证灌溉。

  胡宇舟在进行土地平整测量。(胡宇舟提供)

  从选址、测量到施工,项目负责人胡宇舟、水利专家陈宗泉以及其他专家组成员亲力亲为,并且得到了当地农户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测量、施工时,当地路过的农民听说我们是搞土地整治的中国专家,都热情地过来帮忙。”胡宇舟说道。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胡宇舟带领专家组和当地农户于3月30日完成了4公顷土地整理以及415米混凝土灌溉渠道系统的施工,为巴格雷垦区增加了一块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胡宇舟先生作为援布农技组巴格雷点的负责人,工作辛苦、成效显著,为带动我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区生产技术的提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布农业部官员、负责中方援助项目的总协调员Sanou Gaoussou说道。

  绿色发展

  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后,胡宇舟带领专家组着手提升当地水稻生产技术。经过调研,胡宇舟发现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威胁。

  “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也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希望布基纳法索在学习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时,也要吸取中国的教训,及早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用技术手段代替农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胡宇舟说道。

  胡宇舟(右一)指导布方技术人员在田间开展病虫害调查。(胡宇舟提供)

  为此,胡宇舟决定推广中国的水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控制害虫。胡宇舟利用自己从国内带来的10套干式诱捕器,通过性诱剂捕杀水稻螟虫。干式诱捕器利用与害虫相对应的性激素诱捕害虫,是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一种绿色防控方法。

  “这种设备使用方便,不需要水电也不受地域的限制,在国内使用非常普遍并且杀虫效果很好。目前虽然在布基纳法索的应用面积还不是很大,但已经可以看到对螟虫捕杀效果明显。”胡宇舟讲道。

  干式诱捕器。(胡宇舟提供)

  据胡宇舟介绍,布方对中国的水稻绿色发展理念非常感兴趣,中国专家已向国内申请采购100套干式诱捕器和20盏杀虫灯,进一步推动布方农业的绿色发展。

  在推广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胡宇舟带领专家组推广中国水稻种植技术,完成1公顷的水稻种子生产,和1公顷的试验示范。通过合理密植、肥水管理、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将产量从2吨/公顷左右提高到5吨/公顷。

  胡宇舟(左一)在水稻育秧田教布方技术人员播种。(胡宇舟提供)

  技术援助

  “我国的援助方针侧重于技术援助,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们要引进中国新技术、新理念,让布方掌握生产技术,培养布方发展的内生动力。”胡宇舟说道。

  为此,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是专家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截至发稿,仅在巴格雷垦区,中国农业专家们培训巴格雷中心的农业技术人员、当地农民共计115人,多次在田间开展示范,培训近200人。整个援布项目组在布14省共开展30场次农业技术大规模现场培训,参与人数超过1500人。

  胡宇舟在巴格雷垦区组织农民代表培训。(胡宇舟提供)

  “参训人员非常渴望学习中国的农业技术,仅提问环节就常常超过2小时。哪里有需求,我们就到哪里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简易的民房里、田边的树荫下都会成为临时的小课堂。”胡宇舟说道。

  中国驻布基纳法索大使李健曾给出这样的评价:“农技组是在布根扎得最深、管理最规范、成绩最明显的一支中国援助队伍。”

  为期一年的首期援布农业项目将于2019年6月30日结束,项目结束后,专家们将继续在布基纳法索,开始为期两年的第二期援布任务。

  胡宇舟(前排右五)在树荫下传授农业技术。(胡宇舟提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腾讯微博
Facebook
Twitt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