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10-14 · 来源: |
| 标签:行业资讯 | 打印
| 纠错 |
曾经“曲高和寡”的博物馆,如今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流量高地”。从故宫文创的火爆,到上海博物馆特展门票“秒光”,“博物馆热”已演变为全民参与的产业浪潮。近日,启信宝发布《2025全国博物馆行业报告》,清晰展示博物馆行业的新格局、新业态与新机遇。
博物馆成热门消费场景,地域差异显著
博物馆正成为最热门的线下文化消费场景之一。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走进过一次博物馆。启信宝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2日,我国博物馆相关企业存续总量约3.1万家,近五年平均增速达8%。华北地区以1.1万家总量领先,华东地区紧随其后。城市层面,北京以4807家位居榜首,是第二名广东省数量的近两倍,凸显首都文化中心的强大吸引力。而陕西、四川、河南等省,凭借特色文化资源走出独特发展路径。同时,上海在消费热度上表现亮眼,线上关注度和线下购买力双双登顶,尽显文化消费领域的强劲实力。

文创收入超门票,商业变现通道多样
随着运营模式创新,博物馆摆脱“高冷”形象,探索出多样化商业变现通道。国家文物局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故宫博物院文创收入已超门票收入;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特展,文创及周边收入占总营收近六成。
这一增长离不开众多市场主体的参与。启信宝数据显示,近六年国内文创产品相关企业数量增长五倍,截至2025年8月已达4.5万家,覆盖全环节。不少博物馆设立文化创意公司,承担IP商业化运营职能,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通过加强核心IP的著作权与专利保护,热门博物馆推出多款现象级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收益双赢。同时,借助商标矩阵和全品类布局,构建起品牌化、产业化运营体系,故宫博物院关联公司申请商标超1140个,覆盖众多门类。

在政策扶持、数字技术与跨界合作的推动下,博物馆行业正迎来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启信宝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深度洞见与分析。
| 【推广】 |
|
|
|||||||||||||||
产品专区 |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