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1 · 来源: |
标签:行业资讯 | 打印
| 纠错 |
科普盛宴进社区,校城融合育新苗。这个夏天,海淀区图书馆学院路街道分馆化身科学启蒙的沃土。由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文体科技)精心策划的“科普+”大讲堂迎来重量级嘉宾——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为辖区青少年、亲子家庭及科学爱好者献上三场高水准科普讲座,场场爆满,好评如潮。这不仅是知识的盛宴,更是学院路街道深化校城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走出高校围墙、普惠社区居民的创新实践。
打破围墙,顶尖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院路街道充分发挥辖区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的区位优势,积极落实总分馆制度,将街道图书馆活动升级,着力打造“科普+”大讲堂品牌平台。通过主动链接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等顶尖科教资源,街道成功将昔日深居“象牙塔”的前沿知识与科学精神,转化为居民“家门口”触手可及的文化福利。所有讲座全部免费开放,有效降低了获取高质量科学教育的门槛。“参加专业科学兴趣班费用不菲,能在社区免费聆听中科院科学家的高水准讲座,知识权威、内容丰富,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一位家长的感言道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彰显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价值。
内容鲜活,科学种子播撒社区土壤
讲座内容紧密围绕居民兴趣点与生活场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激发探索热情:
● 解码生活奥秘: 汲培文教授以“时间是什么,什么是北京时间”开讲,用新闻联播准时性、时区差异等生活实例替代枯燥公式,引导听众思考日常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一位家长课后感叹:“原来‘准时’二字蕴含深厚学问!”
● 点燃探索精神: 魏红祥教授通过生动实验,引导孩子们发现“蚂蚁搬家”“盐融冰块”等身边科学,肯定其观察力是“科学的起点”,让家长和孩子共同领悟“科学就在身边,贵在坚持探索”。
● 展望科技未来: 傅前哨教授展示无人机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微型到工业级形态对比,并抛出“无人机能飞多高”、“未来制高点突破”等前瞻性问题,启发青少年畅想2035年科技发展,寄语他们“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栋梁”。讲座后,小男孩兴奋的话语——“原来无人机不只是‘玩具’,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正是科普成效的最佳注脚。
赋能治理,“科普+”助力社区素养提升
学院路街道的“科普+”大讲堂,其意义远超知识传播本身。它标志着街道将科普工作深度融入社区发展与治理的创新探索:
● 启迪民智,武装头脑: 持续引入的高质量科普资源,系统性提升居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其更理性、深入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讨论(如新技术应用、环境规划等)奠定认知基础。
● 涵养文化,孕育新风: 科学家们用学识与热情在社区土壤播撒理性思考与创新精神的种子,为培育具备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建设学习型智慧型社区注入持久动力。
● “科普+治理”融合探索: 通过聚焦居民关注话题的科普活动,潜移默化地将科学精神与方法融入社区生活,引导居民以更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学院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科院老科学家系列讲座是“科普+”品牌建设的开端。未来,街道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校城融合机制,以图书馆为重要枢纽,持续链接、整合辖区乃至更广泛的高校与科研院所优质资源。活动将更加精准聚焦社区治理热点与居民现实需求,推出更多启迪智慧、贴近生活的主题讲座,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居民的成长之路与社区的和谐发展之路,真正使“科普+”成为赋能基层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坚实力量。
【推广】 |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