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1 · 来源: |
标签:行业资讯 | 打印
| 纠错 |
在当下数字化时代,网络借贷市场发展迅速,然而,不法分子也趁机浑水摸鱼,利用各种手段实施诈骗。据悉,省呗等正规且知名度较高的平台,近期成为了诈骗分子重点仿冒的对象,多地已发生相关诈骗案件,给用户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29岁的硕士张某就是受害者之一。某天,他在家中翻看旧短信时,点击了一条“授信贷款”链接,进入了伪冒的贷款平台,填写了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随后,所谓“客服”谎称“银行卡填写错误导致资金冻结”,要求他下载其他APP,并威胁“不配合将面临法律追责”。在对方的话术恐吓和心理压迫下,张某先是扫描伪造二维码通过某银行APP转账1万元,后又被诱导下载正规超市APP,登录指定账号支付虚构订单,通过微信分5笔转账5万余元。短短3小时40分钟内,张某就损失了6万余元,直到骗子持续要求支付新订单却始终不放款,他才察觉异常并报警。张某坦言:“我以为学历高就能识破骗局,没想到骗子的套路更‘专业’。”
由此可见,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十分繁杂。他们常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向有贷款需求的目标人群推送附带伪装得极为逼真官方链接的广告,这些链接实则为伪冒省呗APP的下载地址;随后伪造完整借款流程,用看似正规的虚假合同迷惑受害者;接着诱导受害者通过第三方软件沟通,隔离聊天记录,编造银行卡冻结等理由,要求用户缴纳解冻资金。
在部分案件中,诈骗分子更为恶劣,伪造“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等官方文件,要求用户缴纳贷款金额50%的“认证金”,并谎称半小时内返还;还通过伪造借款合同,以“工本费、服务费、保证金”等名义向用户收费,合同条款中甚至包含每日10%的高额逾期费用,进一步威胁受害者。同时,他们还会利用正规APP掩盖诈骗本质,通过“数字钱包+第三方支付”混淆资金流向,增加诈骗的隐蔽性。
为此,各大正规贷款平台均采取应对措施,全网发布科普文章与真实案例,帮助大家认清骗子的真面目,以减少用户损失。就在前不久,省呗在成立十周年之际,正式宣布品牌视觉焕新,并同步发布焕新后的品牌LOGO,原有的“省”字图标升级为“省呗”字样。省呗官方明确提醒广大用户,目前市面上若存在使用旧版LOGO的APP,均为伪冒省呗APP行为,存在极高诈骗风险。用户可通过全新的LOGO,快速辨别省呗APP的真伪。
(新旧LOGO对比图,右侧为新版,左侧为旧版)
针对此类诈骗套路,省呗结合多起反诈案例的情况,还发布了详细的防诈指南:
第一,务必通过手机正规应用市场,如苹果App Store、华为应用市场、小米应用商店等下载省呗APP。省呗APP在各大应用市场均有正规备案,用户可放心下载使用。同时,也可通过省呗官方网站查询到APP下载链接,从官网下载同样安全可靠,切勿点击短信、广告中的不明链接,陌生链接往往就是诈骗入口。
第二,安装APP后,用户可通过工信部备案查询平台核实应用开发商备案信息,确保其具备正规资质。同时,开启手机系统中的“应用权限管理”,关闭假冒APP可能利用的敏感权限,如自动发送短信、读取通话记录等。还要严格保密敏感信息,绝不向陌生平台提交银行卡、身份证等信息。
省呗官方绝对不会以“解冻费”“保证金”“认证金”等名义要求用户转账,正规金融机构也绝不会要求通过社交软件、二维码转账。若有此类情况,务必坚决拒绝,立即停手。同时,也要坚决拒绝添加第三方软件沟通贷款事宜。
建议用户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应用权限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全面筑牢数字金融安全防线。一旦发现被骗,务必保留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立即报警,尽可能减少损失。
当前,伪冒“省呗”等虚假贷款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给用户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省呗呼吁广大用户,务必增强反诈意识,熟知防诈技巧,在贷款时善用官方渠道核实信息,借助新LOGO等标识识别真伪,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共同营造安全的金融环境。
【推广】 |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