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19 · 来源: |
标签:行业资讯 | 打印
| 纠错 |
2025年4月18日至20日,第五届中国少年儿童认知发展与二语习得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儿童语言研究中心与盈德未来教育测评研究院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语言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共同探讨少年儿童外语教育的前沿议题,旨在推动我国外语教育质量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杨鲁新教授致欢迎辞,强调早期双语教育对提升儿童认知灵活性、问题解决能力及跨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其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服务国家战略层面的深远意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在致辞中从语言习得机制、基础教育改革及国家战略需求三方面阐述了儿童二语习得研究的关键价值,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论坛主旨发言环节汇聚了国内顶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重庆大学彭静教授结合新课标背景,探讨了小学英语教材的实施策略,强调教材的育人功能及教师灵活组织教学的必要性。北京外国语大学杨鲁新教授从有效外语教学的角度,分享了课程设计原则及提升学习效果的实践案例。清华大学杨小璐教授聚焦幼儿汉语习得,揭示了早期语言输入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影响。
儿童英语习得讲师陆玲琴(Lynn)结合其剑桥大学学术背景及多年研究经验,分享了《儿童英语习得中的认知负荷与学习策略优化》。她指出:“儿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认知负荷的合理调控至关重要。教师应通过情境化教学、多模态输入及互动反馈降低学习压力,同时激发儿童的语言内化能力。”她的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课堂实践方案,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此外,北京大学闫姗姗助理教授分析了双语儿童语言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中央财经大学张润晗教授探讨了显隐性学能与情感体验对青少年二语水平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李成陈教授则提出外语学习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及教学策略。北京外国语大学侯俊霞教授聚焦民族地区乡村儿童英语教育现状,呼吁关注教育公平与研究伦理。
论坛设置了12场平行分论坛,涵盖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认知发展、情绪因素、教师发展等议题,为学者与教师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19日晚,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梦博士主持了“AI辅助英语教学”工作坊,指导教师如何从碎片化应用转向系统化设计,助力教学效率提升。
闭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亚平教授总结了论坛成果,强调儿童语言研究对教育及家庭的重要意义。上海大学尚新教授作为下届论坛承办方代表,承诺将继续推动学术交流与创新实践。
本次论坛为我国少年儿童外语教育注入了新动力,从理论研究到技术应用,为教育政策制定与教学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全球化与数字化背景下,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论坛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儿童成长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推广】 |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