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13 年深耕餐饮!客如云智能餐饮系统怎样织就 “千商共生” 图景?

  ·   2025-08-15  ·   来源:
标签:行业资讯
打印
纠错

  2012 年,在餐饮行业刚刚萌动从手工记账迈向信息化转型的思潮时,客如云作为这股变革浪潮中的先锋者应运而生。彼时,商家们对效率提升的渴望初露端倪,不过认知大多还停留在用简单工具替代人力劳作的层面。谁也未曾料到,这家初创公司会在接下来的 13 年里,深度参与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成为推动行业迈向数智化时代的中流砥柱。如今,它更以“生态合作”为引擎,串联起百万商家、千万消费者与数百服务商,在餐饮行业的沃土上,织就一幅繁荣共生的行业图景。

  一、从工具到生态:13 年产品跃迁夯实合作基本盘

  任何生态的繁荣,都离不开扎实的产品底座。客如云的 13 年,正是一部以产品创新推动行业升级的进化史。

  创立初期,面对餐饮商家“收银慢、管账难”的痛点,客如云率先推出智能收银设备,用电子化记账替代手工操作,完成了从 0 到 1 的突破。2015 年,自主研发的 OnPOS 1 代上市,标志着客如云正式进入 “软硬一体” 的 SaaS 时代 —— 这不仅是产品形态的革新,更意味着从单一工具向系统解决方案的跨越,为后续生态合作的展开铺设了关键的技术接口。

  随着行业数字化需求的深化,客如云的产品矩阵持续扩容。在前端服务场景中,客如云智能餐饮系统实现了 “排队 - 点餐 - 支付” 的全流程闭环:顾客可通过小程序扫码点餐、服务员用点餐宝快速下单、吧台系统实时核账,搭配聚合支付功能,让现金、扫码、团购券等支付方式一键打通。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既提升了门店翻台率,也为后续的流量运营埋下伏笔。

  而在后厨与管理端,系统能力进一步延伸至全链条。后厨通过智能KDS管理实现订单自动分配,库存系统联动采购与销售数据自动预警;管理层则可通过手机端查看实时营收、会员消费等数据报表。从前厅的高效服务到后厨的精准管控,客如云智能餐饮系统打通餐饮经营的各个环节,这种 “多场景覆盖” 的产品力,成为吸引商家与合作伙伴加入生态的核心引力。

  二、功能即桥梁:开放生态实现合作共赢?

  产品的完善只是生态的起点,真正让“千商共生”成为可能的,是客如云智能餐饮系统中蕴含的开放与连接能力。

  公私域联动功能,正是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关键纽带。客如云智能餐饮系统打通美团、抖音等公域平台与商家小程序、会员群等私域阵地:顾客在公域平台下单,到店核销时会引导入会,订单信息会同步至私域会员系统,生成包含消费偏好、到店频率的用户画像。商家可基于这些数据,通过系统一键推送定向优惠券或新品信息,实现 “公域获客 - 私域留存 - 复购转化” 的闭环。这种能力不仅帮商家降低获客成本,更为服务商创造了广阔的服务空间,使其能够围绕 “流量运营” 开发出多样化的增值服务,由此形成商家、服务商、平台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开放生态的构建,则让合作边界不断拓展。客如云智能餐饮系统通过 API 接口,将收银、库存、会员等核心功能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供应链企业可接入库存数据优化配送,财务软件能同步营收数据自动做账,甚至硬件厂商也能开发适配系统的智能设备。这种 “平台 + 伙伴” 的模式,让客如云从单一的系统提供商,转变为餐饮数字化的生态枢纽——截至 2025 年,已有超 800 家服务商通过开放平台接入生态,共同为商家提供从开店选址到智能决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三、千商共生,普惠共赢,携手共绘行业新图景

  13 年的深耕,让客如云的生态合作结出了丰硕果实。

  在服务网络上,近 2000 人的业务与研发团队携手 800 余家服务商,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全国 2000 余个县市。无论是一线城市的连锁品牌,还是县域市场的夫妻小店,都能获得本地化的系统部署与运营支持。这种 “全域覆盖” 的服务能力,让数字化不再是大企业的专属,而是成为所有餐饮商家的普惠工具。

  在商业价值上,生态的力量已深度渗透餐饮产业链:181 万合作商家通过系统实现人效提升 30% 以上,部分连锁品牌借助公私域运营将会员复购率提高至 45%;而消费者则在更高效的点餐、更精准的服务中获得优质体验,累计已有近 1 亿人次通过客如云系统完成就餐消费。从商家的经营改善到消费者的体验升级,生态中的每一环都在创造增量价值。

  回望 13 年历程,客如云的每一步进化都紧扣“生态合作”的核心:用产品力吸引伙伴加入,用开放功能激活协同价值,最终以共生成果反哺行业。当下的餐饮数字化浪潮中,这幅“千商共生” 的图景还在持续延展——而客如云,正以更开放的姿态,邀请更多同行者共绘未来。

【推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