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3 · 来源: |
标签:行业资讯 | 打印
| 纠错 |
近日,“我与宠物的双胞胎时刻”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热度飙升。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与宠物高度神似的合影,不仅让人忍俊不禁。这些趣味影像的灵感源头,正是艺术家杰拉德·格辛斯的《你看起来像你的狗/猫吗?》系列作品。不久前,在华熙国际集团董事长、时代美术馆创办人及馆长赵燕的积极推动下,包括拉德·格辛斯作品在内的一系列承载着爱与关怀的艺术佳作,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与观众见面。
3月18日,由北京时代美术馆与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宠物总动员》艺术大展正式拉开帷幕。作为该展览全球巡展的第五站,北京有幸成为继斯德哥尔摩、塔林、纽约和上海之后,又一个被治愈的城市。这场诞生于2021年全球疫情背景下的展览,将视角聚焦于“宠物”,试图借助艺术语言,重新审视人与动物,乃至整个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艺术不仅是审美的载体,还应该承载社会关怀。《宠物总动员》用细腻的艺术语言,讲述着人与宠物之间的爱与陪伴,这与北京时代美术馆一直倡导的“人宠平等、开放包容”的理念不谋而合。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文洞察,华熙国际集团董事长赵燕积极推动北京时代美术馆与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展开深度合作,让这一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展览跨越重洋,落地北京。
此次展览汇聚了12个国家23位艺术家的超150件作品。在展厅中,观众可以跟随不同艺术家的视角,解锁人宠关系的多元维度。引爆社交媒体话题的杰拉德·格辛斯的系列作品如同一面魔镜,映照出主人与宠物之间的灵魂共鸣。当观众凝视那些画面时,仿佛能看到不同物种间情感的流动;索菲·加曼的镜头既温情又蕴含力量。《湿狗》捕捉到狗狗洗澡时的滑稽瞬间,人宠间的爱意在日常中明朗。而她的另一作品《比特犬花之力》则通过将“恶名犬”置于头戴花冠的诗意场景中,打破大众对特定犬种的偏见,为这些曾被误解的生命争取更多的领养机会;西班牙艺术家阿斯伯恩的镜头聚焦于被遗弃的灵缇犬。提醒着观众关注动物保护的现实议题;艺术家瓦尔穆宁的创作则通过探讨宠物克隆技术引导观众反思,为展览注入了更深层的思想内核。
北京时代美术馆在策展过程中,将“人宠平等”的理念贯穿始终。为了让宠物不再是展览的被展示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策展团队特别打造了宠物友好环境。展厅内设置了宠物休息站,贴心准备了手推车、牵引绳、湿纸巾等宠物包,让毛孩子们也能舒适地享受艺术之旅。
自开展以来,《宠物总动员》在北京掀起了一股治愈热潮。华熙国际集团董事长赵燕希望艺术的力量可以唤醒情感,通过这场展览,让更多人意识到宠物不仅是陪伴者,更是需要尊重和保护的生命个体。据了解,在3月18日-5月9日展览期间,北京时代美术馆还将举办丰富的公教活动,邀请艺术爱好者们带着宠物走进美术馆,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人宠之间的深厚情谊,共同传递“以领养代替购买”的公益理念。
【推广】 |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