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21 · 来源: |
标签: | 打印
| 纠错 |
展望2025年,医疗行业将会呈现哪些新的趋势?社会办医又将如何把握这些新兴机遇?近期,树兰医疗的创始人兼总裁郑杰基于树兰医疗在2024年的业务布局和发展实践,以及对行业动态的深入观察,分享了他的见解和思考。
医改深化,树兰医疗积极响应
“以三明医改为代表延展开来的改革经验在系统集成中汇聚起改革的磅礴力量,推动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合力推进迈入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新阶段。”郑杰指出,在国家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背景下,树兰医疗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深度参与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致力于构建更加高效、公平的医疗服务体系。
在医保领域,树兰医疗紧密跟随改革步伐,积极探寻与商业保险的创新合作模式,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医疗需求。此外,树兰医疗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扩大服务可及性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始终坚守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原则,并致力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行业趋势与树兰医疗的应对策略:不断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谈到面对2024年医疗行业的显著趋势和变化,郑杰认为主要有两大方向:
一是医疗、医保、医药三者的联动趋势。在国家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树兰医疗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同时探索与商业保险的合作模式,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二是国家允许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政策变化。这一政策旨在引进国际高水平医疗资源,丰富国内医疗服务供给。郑杰表示,树兰医疗将积极践行普惠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百姓的差异化需求,尤其是在国际医疗服务领域。树兰(杭州)医院已经获批成为杭州市国际化医院,而树兰(博鳌)医院(试运行)则利用政策优势开展全球找药业务,不断满足老百姓对特需新型医疗服务的需求。
2024年三大里程碑,树兰医疗硕果累累
回顾2024年,郑杰认为,树兰医疗在2024年有三大“里程碑”。
一是树兰(博鳌)医院的试运行。这家医院依托海南自贸港和乐城先行区的政策优势,创新服务方式,为患者提供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同时,它还搭建起国内外医疗新技术、新药、新器械的研究平台,致力于成为高端医疗、医学人才、尖端医疗技术应用和创新的集聚区。郑杰认为,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推进,树兰(博鳌)医院将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树兰(济南)医院的开业。树兰(济南)医院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济南市重点项目,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委托树兰医疗集团开展综合管理服务合作。
三是“全省人工器官与计算医学重点实验室”的审批通过。该实验室核心团队曾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填补国内大规模可信数字化医学知识空白,牵头发布13项国家标准,成果在超过170家机构应用。
科技引领,计算医学成为树兰医疗年度关键词
近年来,AI大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郑杰将“计算医学”列为2024年的关键词,并指出这是树兰医疗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树兰医疗积极抢抓“AI+医学”的发展机遇。2024年,由树兰医疗旗下树兰(杭州)医院与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三方联合申请的“全省人工器官与计算医学重点实验室”获得审批通过。这一实验室的审批通过,为未来树兰医疗在计算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郑杰还亲自参与浙江树人学院树兰国际医学院开设的“计算医学”课程,担任讲师一职。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更多具备计算医学素养的医学人才,推动计算医学的落地应用和创新发展,以此为未来医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展望未来,郑杰认为,随着三明医改的深入推进和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全面深化医药改革的奋进之年,树兰医疗也将迎来第一个十年。”郑杰感慨道,“我们会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协调、部门协同,因地制宜推动改革不断迭代升级,推陈出新,经得起历史、实践与理论检验;坚持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也会更进一步的做好医险结合的闭环。另一方向,树兰医疗会坚持深耕医养结合领域,为老年人提供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面向专病专科的全病程管理也一直在我们的战略性规划中,未来将会持续发力。”
作为一家综合性科技型医疗集团,树兰医疗不仅提供综合医疗服务,还积极利用医疗大数据资源为医学创新转化提供科研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树兰医疗旗下的医院也是一个个创新孵化器。未来,树兰医疗也将继续由点到线、聚线成面、面动成体,立体化动态推进科技落地应用与创新发展,努力取得更加显著的发展成效。
【推广】 |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