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15 · 来源: |
标签:行业资讯 | 打印
| 纠错 |
2024年12月7日,“第五届(2024)全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暨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传承交流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并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孙思邈医德传承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汇聚了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及传承人,共同探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本次活动得到了传承思邈中医学研究院、北京万众联强国际医学研究院的承办,以及北京美菁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如皋渼锦堂中医有限公司、香万城(海南)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圆梦源(如皋)国际康养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协办支持。
在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副主席、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李佃贵,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等众多重量级嘉宾出席,共计380余位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大会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孙思邈医德传承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彦朝主持。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大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新波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新的时代,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每一位中医人的责任。
主旨报告环节,李佃贵大师作了《中医浊毒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报告,系统分析了中医浊毒理论,并详细讲解了化浊解毒的技术和方法。黄正明院士则通过视频作了《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报告,回顾了中医药发展的历程,并指出了当前中医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杨荣臣馆长对《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为民间中医合法取得行医资质带来了新的曙光。
此外,药王孙思邈第二十九代传承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孙思邈医德传承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高中亮教授分享了《药王养生之道及中医防病治病方略》。他结合三十多年的学医经历和临床实践,对中药发酵技术在中医药科技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
孙思邈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其行医生涯达一个多世纪,门人及再传弟子众多,形成了“圣孟堂”、“千金堂”、“药王门”、“圣草门”等多个流派传世。其中,圣孟堂作为中华医药行业传统老号,得名于公元579年,当时药王孙思邈在太乙山隐居,筑圣孟堂于医馆后园,专为收留孤寡老贫及流浪儿童所用,其济世救民之心,为时人所崇。这一历史传承不仅彰显了孙思邈的医者仁心,也为后世医者树立了榜样。
在大会期间,还召开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孙思邈医德传承工作委员会第二届第四次全委会,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2025年的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和展望。
专题报告环节,北大博雅脊柱健康管理学院院长郑昆、传承思邈中医学研究院北京分院院长权京姬、圆梦源(如皋)国际康养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璋祥、韩誉国都超级医疗平台创始人张亚楠等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分享了各自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大会的高潮部分,举行了药王孙思邈第二十九代传承人高中亮先生的收徒传承仪式。陈璋祥、权京姬等人郑重拜师,行跪拜谢师礼,递交“拜师帖”,并誓言传承大医精诚的医德精神。这一古老而庄重的传承仪式,不仅是医学技术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和责任的延续。
此外,大会还举行了“专家走基层,志愿服务行”大型公益活动,得到了与会专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专业的中医药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
伴随着夜幕的降临,第五届(2024)全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暨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传承交流会圆满结束。本次大会汇聚各方智慧,共商中医发展之大计,同赞药王精神之丰碑。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怀揣所得,共赴中医药文化新征程,让千年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推广】 |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