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8-30 · 来源: |
标签:广告 | 打印
| 纠错 |
“深圳农业有未来,未来农业看深圳。”
今年,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举行的深圳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中,一句这样的话,引来了参会者们的阵阵掌声。
新质生产力如何引领农业强国建设?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从何处着力?
在这场论坛中,来自全国涉农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深圳市涉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代表等近100人齐聚深圳,围绕以上问题,共同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圳路径”。论坛涉及了新兴产业、未来农业、个性化食品、精准基因编辑、生物育种、生物合成学等多个领域。
本次论坛由深圳市丰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联合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深圳市国际食品谷推进工作专班提供会议指导。
聚合农业科技力量,增强发展新动能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潜力藏在何处?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介绍,基于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的良好合作基础,双方支持共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催生了一批颠覆性技术和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已初步展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潜力。
前沿科技亮点足,探索路径谋发展
论坛设置的“主题报告”和“圆桌论坛”环节,谢道昕、叶玉江、王兴林等与会专家分别从新兴产业、未来农业、个性化食品、生物育种、生物合成学等方面作主题报告,共同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如何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和安全,黄三文院士在报告中表示实施优薯计划,替代玉米、大豆等进口饲料,降低我国对外粮食依存度,创新开展“稻薯猪”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合作社,对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推动个性化食品的研发和生产,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健康需求,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发展思路,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深圳发展有何启示,黄季焜院士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发展思路。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对深圳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北农科技集团副总裁庞洁在“种业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大北农生物育种创新实践方面的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我们展示了农业科技企业的创新力量、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挥产业价值,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将为深圳农业的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研究员闫建斌在“紫杉醇生物合成与绿色制造”报告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生物制药绿色发展方式。通过深入研究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探索出了一条更加环保、高效的绿色制造新路径,有助于解决紫杉醇资源短缺的问题,也为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随着本次论坛的圆满结束,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不仅为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深刻的洞察,也为深圳乃至全国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了智慧。论坛的成功举办,也书写着深圳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实践应用方面迈出的新一步脚印。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