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8-22 · 来源: |
标签:推广 | 打印
| 纠错 |
蝉鸣山海,夏令悠长;迎着夏日,怀揣热忱。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7月11日至24日,“鲁韵农耕·智慧三乡”基层服务实践团前往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进行了为期15天的深度体验与农业观察之旅,通过实地调研、交流学习、体验实践等方式,全面了解蒙阴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蒙阴县农业农村局
筑梦青春,“乡”约盛夏。团队来到蒙阴县农业农村局,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乡村发展现状。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践行可持续的农耕方式。农业农村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促进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推动生态农业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此外,农业农村局不仅关注农业生产本身,还重视对农民的培训与服务。
团队成员们与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深入交流,共同解读最新的农业政策,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团队整理了当前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通过与农业农村局共同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希望通过多方联动,共同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切实体会高标准农田的黑科技。该项目共占地两万亩,总投资3115.98万元,项目涉及新庄、野店村、东山等6个村庄,主要种植蜜桃和苹果,修建了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平台一套,微灌(水肥一体化)一套等智能化农田技术。
农业科技智慧,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考察,团队成员们深刻理解了现代农业科技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作用。蒙阴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展示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从土地整治到灌溉设施,再到信息化管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各种要素。农户们仅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对果树进行灌溉,同时使用水溶性肥料,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与收入水平。希望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推进,蒙阴县能够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果篮子基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每年的6至7月份,果篮子基地种植的蜜桃等陆续进入成熟期,工人们忙着采摘,整理装箱。近年来,蒙阴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果蔬种植,精心打造长三角优质“果篮子”。在全国的市场中,蒙阴蜜桃可以占到三个第一: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品种最全,这主要得益于通过多年持续不懈努力建立起来的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
蒙阴坚持产业园、观光园、示范园“三园共建”,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检测,现已建成国家级标准果园2个、省级生态观光果园2个、市级果树精品示范园26处,成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蜜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全国蜜桃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与果农进行了深入交流,对蜜桃的种植。养护、销售等环节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团队成员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农业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且增进了他们对现代农业的理解,激发了团队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山东小三线建设博物馆
团队来到蒙阴县岱崮镇的“小三线”兵工厂红色教育基地——贴近历史和生活的课堂,开启了一段红色淬炼之旅,深入了解了蒙阴的历史底蕴、全面认识蒙阴乡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
岱崮地貌地质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了军工文化、地质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团队成员们在参观过程中对山东的小三线建设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小三线建设中,沂蒙山区的军工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以沧桑为饮,以岁月为服”,在革命老区沂蒙山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烙印。
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地质地貌展区。通过观看影像和模型介绍,团队成员们对于这里的军工建设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正是在这种特殊地貌的影响下,崮乡蒙阴成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腹地和军事战略要地。
云蒙湖石龙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团队前往云蒙湖石龙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深入了解当地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巨大变化。云蒙湖石龙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位于云蒙湖南岸,总面积1.4万亩,总人口2042户7018人,财政总投资1.2亿元,累计实施22个项目。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勤劳的蒙阴人民通过实践充分诠释了蒙阴大智慧。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连绵的群山,赋予了乡村坚韧的品格。云蒙湖生态区积极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区,建立“一体两翼三路六村”乡村示范集群等先进培育基地来进行特色产业发展。为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云蒙湖石龙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培育“桃、渔、蜂、药、藕”五大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按照“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理念,持续推进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实现抱团发展、连片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沂蒙好例”。
科技智慧,助力乡村发展;青春汗水,浇灌希望之田。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探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推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关注度。同时,团队成员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于农民,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承“服务社会、学习成长”的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河南大学 李想)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