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十三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活动在广州增城成功举办

  ·   2025-11-0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推广;财经
打印
纠错

图为总决赛颁奖活动现场。

  2025年10月30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十三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活动在广州增城低碳总部园圆满落幕。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旭东,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夏立宏,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王厚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英智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与各地市科技部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参赛企业及团队代表近300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创新创业盛事。

  

硕果累累 大赛成为科技转化重要枢纽

  李旭东在颁奖活动中介绍了大赛的整体成效。他指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自2013年举办以来,累计吸引3.8万家企业参赛,撬动银行、创投等金融资本近500亿元,并成功推动35家参赛企业上市,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他强调,大赛已成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枢纽和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为广东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了强劲动能。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旭东致辞。

创新机制 激发前沿科技领域创新活力

  王厚华在讲话中指出,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大赛承办单位,始终围绕省委“1310”工作部署,秉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理念,将大赛打造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他表示,中心已逐步构建起以常规赛为核心、多项行业赛事为支撑的“1+N”科技创新创业赛事体系,并持续优化评审流程,设置多地赛区,确保赛事公平公正。在后续服务方面,中心通过举办“国赛集训营”、联合中国银行开展“银企投贷联动直通车”等举措,为企业提供展示、融资、转化等全方位支持。未来,中心将继续携手各方,构建“创新有活力、资本有回报、发展有后劲”的良性生态,助力更多创新创业企业在广东茁壮成长。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王厚华致辞。

  夏立宏指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广东中行连续五年作为特别支持单位全程参与,搭建“中银科创+”平台,为参赛企业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9月末,已为近400家参赛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近40亿元。他表示,未来广东中行将继续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助力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体经济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夏立洪讲话。

  张英智表示,本届大赛总决赛落地增城,既是对增城科创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增城链接高端资源、加速成果转化打开了“机遇之门”。近年来,增城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打造广州东部中心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与科技强区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诚挚邀请参赛企业走进增城、了解增城、选择增城,与行业精英携手打造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

  

湾区协同 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为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本次活动特设大湾区机构推介环节。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代表陈树华受邀出席,分享了该局在推动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方面的宝贵经验,表达了深化粤港合作、共同服务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积极意愿。

  

因创而聚 表彰优秀创新创业力量

获奖企业代表合影留念。

  本届大赛以“因创而聚,向新同行”为主题,成功发掘并表彰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力量。在颁奖环节,大赛为团队组和企业组的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其中,寒序集成电路(珠海横琴)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全国赛中表现突出,为广东赢得了荣誉。

  

部分获奖企业

成长企业组一等奖企业获奖代表合影留念。

  

成长企业组二等奖企业代表合影留念。

  

成长企业组三等奖企业代表合影留念。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节点,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集中展示了广东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扎实的产业科技根基,也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注入了新动能。

  广东将继续以大赛为重要抓手,汇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责编:吕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