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记者 陶子惠 · 2023-09-1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投洽会;财经 | 打印
| 纠错 |
被誉为“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的一座城市。尽管在9月初遭受了台风袭击,但阳光很快又照耀在这座城市,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也如约在厦门召开。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投资盛会之一,厦门投洽会在促进投资、传递相关信息和讨论投资趋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被称为是开启全球资本与财富的“金钥匙”。今年,来自10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此外,本届投洽会有三个国家担任主宾国,分别为巴西、塞尔维亚、卡塔尔,是主宾国最多的一届。
投洽会带来的投资机会在各个展区和会议室中随处可见。来自不同背景和行业的与会者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富有成果的讨论,分享想法,并寻求应对挑战的新方案。
来自伊朗的瓦希德•塔勒普尔在投洽现场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作为伊朗吉兰省安扎里自由贸易区的投资代表,他特别为本届投洽会带来了几个突显伊朗竞争力的投资合作项目。塔勒普尔希望通过这个国际平台与中国企业探索更多商机和合作。“伊朗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入境政策,更以最大的诚意和热情欢迎中国游客和企业的到来!”
日前,在第十五届金砖国家峰会上,金砖成员国“扩容”至11国,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6国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成为金砖国家的成员。
当“金钥匙”遇上“金砖”,双金叠加让海内外客商看到了更多投资机遇。
伊朗总统顾问兼伊朗自贸区及经济特区高级委员会秘书长霍贾图拉•阿卜杜勒马利基在与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他率团参加投洽会,重点介绍了伊朗自由贸易区和经济特区的投资环境,他希望此行不仅能促进双向投资、寻觅合作伙伴,也能把更多的中国经验、厦门经验带回伊朗。
阿卜杜勒马利基在接受《北京周报》采访时表示:“石油和天然气一直是中伊合作的重点领域。”他补充说,伊朗在本届投洽会上着重展示了15个自由贸易区和多个投资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寻找投资和合作机会,”他同时表示为了更好地促进对伊朗的投资,将在土地使用和税收等领域提供额外的政策支持。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中伊贸易额达158亿美元,同比增长7%,而中国也连续10年成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八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特别记者会宣布,将进行历史性扩员,而伊朗正是将加入金砖大家庭的六个新成员之一。阿卜杜勒马利基说,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以多边主义为主要原则的国际组织,将创造更加平等互利的国际环境,使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中国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沙特投资部副部长赛乐•阿里•哈卜提凭借他流利的标准汉语成为了本次投洽会上媒体关注的焦点。哈卜提毕业于厦门大学,早在1998年就来到中国,对中国的经济事务非常熟悉,被称为是“中国通”。他指出,沙特阿拉伯与中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自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沙特积极响应。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两国关系阔步前行,在各领域开展了务实友好合作。“这次来访就是要寻求通过增加贸易和投资来扩大和深化我们的关系。”
从实体基础设施到数字基础设施,从汽车到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哈卜提告诉记者:“中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和可供借鉴的蓝图。”他表示,选择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无限的可能性带来了无限的发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的巴林投资促进专家阿菲夫•巴尔胡米在接受《北京周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所做的是与世界分享财富,创造和平、和谐和发展。”
据初步统计,共有638个项目在本次投洽会期间达成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4845.7亿元。参会机构数量和协议总投资额均创下五年来新高。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