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泉州:以创业创新创造助推高质量发展

《北京周报》记者 李一凡  ·   2019-06-20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泉州;高质量发展;财经
打印
纠错

  位于福建泉州东南部的晋江被称为“中国鞋都”,有5000多家鞋企及相关企业在这里诞生,上百个体育用品品牌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但近些年来,招工难、附加值低、技术短板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大部分鞋企。面临困境,不少企业选择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在科技创新上寻求突破,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丕皇

 

智能制造助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和晋江的大部分鞋企一样,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宝智能”)的母公司华阳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阳国际”)也是通过外贸代工起家。“2002年开始,大量的外贸订单涌入晋江,凭借着低廉的人工成本,公司的体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长。” 杜丕皇说。

  公司体量在迅速增长,但附加值过低的问题也显而易见。8美元卖出一双鞋在国外的高端商场里却卖到80美元,公司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做出了产品,大部分利润却被外国公司拿走。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2009年起,华阳国际除了做运动鞋的代工还将企业的大部分精力投身于设计环节。“只要给我们一个样图和概念,我们就能把鞋设计出来。” 杜丕皇说。靠着设计和代工,华阳国际手握数十个国际品牌的长期订单,在竞争激烈的海内外市场站稳了脚跟。

  然而,随着近十年中国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2009年企业在市场中制胜克敌的秘诀逐渐也显出了不足与弊端。华阳国际旗下制鞋企业均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鞋企业,所有制鞋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对劳动力需求很大。但从2015年开始,晋江的用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招工难、人工费用增长、人工流动大,这些问题不仅大大增加了公司的成本,也对产品的品质管理造成了影响。而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智能化改造,缩减用工需求,以技术红利取代人口红利,走出一条智能制造新道路。

  华阳国际首先派人到意大利、德国、瑞士等自动化、智能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找装备,考察智能制造生产线。但另他们失望的是,国外的智能生产线不仅价格昂贵,最便宜的一套也要2000万人民币,而且因为设计原因,也很难真正落地到泉州。2016年,华阳集团成立华宝智能,决定自主研发和生产适合本地制鞋业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数字化相关产品。“两年半的时间内,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广泛合作,政府也为我们提供了推广、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 杜丕皇说。在各方努力下,去年8月份,华宝智能自主研发的硫化鞋智能生产线正式进入工厂,并于10月投入生产。

华宝智能自主研发的硫化鞋智能生产线

  现在,在华阳国际旗下的制鞋厂内已有5条智能生产线投入生产。与传统生产线相比,智能生产线用工减少70%,提高产能1.25倍,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保持了品质的稳定性,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高质量的装备不可能生产出低端的产品,高质量的产品会带来更多的附加值,这是晋江、泉州乃至全中国制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杜丕皇说。接下来,华宝智能准备将智能生产线推广开来,并努力打出自主品牌,进一步带动整个制鞋业的高质量发展。

 

配套措施为初创型企业“保驾护航”

  在以制鞋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泉州还以技术和人才为基础,布局高新产业集群,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创造之路。

  位于泉州软件园的泉州依时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技术开发、应用、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科技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校园产品已经应用于厦门大学、莆田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众多高校。从2013年成立时的三四个人到现在的二三十人,从默默无闻到获得市场认可,对公司总经理江良通来说,到泉州创业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我本身就是做科技的,泉州也对科技产业十分重视。政府提供了政策支持、补贴补助、贷款等福利,对初创企业带来了比较大帮助。”他说。

泉州软件园

  像江良通这样,选择在泉州发展的创业者不在少数。虽然拥有技术优势和相关政策支持,但他们在企业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经验较为欠缺,如果没有相关资源和指导,很容易造成创业失败。为了给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泉州软件园创立了云聚慧众创空间,并引入天九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运营。

天九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淼颖

  “初创企业在财务、企业管理、人员管理、营销等方面比较薄弱,我们的任务就是对这些企业进行全面辅助,协助泉州软件园内的科技型初创企业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壮大。” 天九孵化器副总经理倪淼颖说。现在,天九孵化器为泉州软件园内五十余家初创型提供创业服务,有效地推动了泉州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不拘一格吸纳多方人才

  长久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依靠资源环境优势吸引了绝大多数优秀人才,而作为一座非一线城市,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泉州如何才能从一线城市“虎口夺食”?在泉州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华创园”),记者找到了答案。

  华创园是由泉州市政府联合华侨大学发起、丰泽区政府投资建设并委托华创启达负责运营的高新技术孵化及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自去年开园以来,已吸引1700多人来园区工作,90%以上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985、211院校毕业生达200余人,博士多达20多人。华创园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之多的人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打好了“家乡牌”。

  负责园区运营的华创启达公司董事长吴小贵表示,产业发展一定要有领军人才,他们有技术、资源和资本,能够带动一个领域的发展。华创启达首先从家乡人入手,寻访到一些从泉州及周边县市走出去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行业“大拿”,发现这些人大都年过半百,却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父母还在家乡,需要儿女守护。于是,华创园开出了丰厚的条件,鼓励他们将实验室迁回家乡。“这些领军人物回来了,年轻人才到园区工作也会有名师指点,自然也会有一些原本在北上广深打拼的福建籍年轻人愿意来这里工作,同时也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吴小贵说。

华创启达公司董事长吴小贵

  引来年轻人才后,为了让他们留得住、用得上、过得好,华创园设立了人才之家,专门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并通过建立泉州第一家人才公寓——华创国际公寓及创业大街、运动空间等人文空间,构建有温度、有创业情怀的快乐社群,让人才真正得到归属感,提供良好的创业创新创造环境。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作为福建经济的排头兵,泉州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高新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环境,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