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中国经贸大国地位巩固,全球影响日益提升

周密  ·   2017-11-03  ·   来源:中国网
标签:中国经济;世界;财经
打印
纠错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过去五年是中国全球经贸地位日益巩固的五年,在多双边经济治理、对外贸易和双向投资等方面都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全球大国,获得各方广泛认可和关注。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多边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2013和2015年两届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充分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各方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达成多哈回合“早期收获”一揽子协议,其中的《贸易便利化协定》实现了世贸组织近20年多边贸易协定“零的突破”。中国在2014、2016和2017年先后主办APEC、G20和金砖会议期间,就经贸领域广泛议题贡献中国智慧,在绿色供应链、电子商务、《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等引领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上与各方协同取得有效突破。

  积极实施自贸区战略,自贸区扩围与提升水平并进。中国相继与冰岛、瑞士、韩国、澳大利亚、格鲁吉亚等达成高水平自贸协定,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以及与马尔代夫的自贸谈判、与智利的自贸协定升级谈判。自贸协定通过互惠、灵活的机制安排,大幅降低了双边经贸合作的成本和风险,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加开放、稳定的外经贸发展环境,有效促进经贸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注重提升贸易质量,从对外贸易大国向强国进军。中国自2009年开始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根据WTO统计,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11.1%升至2016年的13.2%。外贸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016年,进口环节税收达1.54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11.8%。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8亿左右,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23%。国际市场结构更加多元,2016年,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外贸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45.6%和27.7%,比2011年分别提高3.1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15.2%,比2011年提高3.3个百分点。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快速发展,占出口的比重提高到53.8%,比2011年提高5.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成为外经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012-2016年,中国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9.6%,高于同期货物贸易9.7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年均增长2.3%,服务进口年均增长14%。2016年,服务进出口43726.6亿元,服务贸易世界排名上升至第2位。服务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我国服务进出口全球占比、服务进口全球占比实现“三提升”,2016年分别增至15.1%、7%、9.7%,比2012年分别提高4.0、1.5和3.2个百分点。

  双向资本流动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投资大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中国新时期扩大开放的重要试验田。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2015年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4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123项改革试点经验并在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2017年4月,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7个新设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至此,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达到11个,形成了东中西部全方位制度创新的“雁行阵”格局。2016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共设立企业1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0%以上;实现税收4000亿元,同比增长26.2%,高于全国21.9个百分点。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积极,中国已连续25年居发展中国家引资额首位。2013年以来,全国累计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0.1万家,实际引进外资4894.2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年均引资规模比2012年增长9.5%。外资质量不断优化,高技术业引进外资年均增长11.7%,2016年占比达19.1%,比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长10.4%、出口年均增长1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16年中国首次成为国际直接投资(FDI)的净流出国。2012-2016年,中国的FDI净流入额的全球占比从7.6%增加至7.7%,同期的FDI净流出额的全球占比则从6.3%增至12.6%,中国资本正对全球经济产生更为巨大的影响。(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