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应警惕人民币贬值带来的经济压力

《北京周报》记者 兰辛珍  ·   2016-10-1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人民币;贬值;财经
打印
纠错

  6.5%至7%,这是中国政府年初确定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从目前经济形势看,这一目标应该能够完成。但即使这样,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为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能够完成就放松促进经济增长的工作。

  中国经济增长态势还不稳定,经济下行的态势是否已经遏制,经济是否已经止跌企稳,现在还不能给出肯定的结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出口形势不佳,实体经济也不容乐观,这些都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彻底解决,一个新的影响经济增长的隐患又出现了,那就是人民币的持续贬值。

  根据外汇市场牌价,截止本文发稿日10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325,这是6年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新低,与2015年8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1162的高点相比,人民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贬值幅度超过了10%。 

  今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在之前市场曾担心,加入SDR会使得人民币国际需求增加,引发人民币的大幅升值。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正式加入SDR后,人民币不但没有改变2015年8月11日以来的贬值走势,而且贬值幅度进一步加大。

  人民币贬值是政府操控的结果吗?显然不是,自2005年中国实施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以一篮子货币为参照,实施了市场化的可自由浮动的汇率机制。人民币之所以能加入SDR,其中因素之一就是因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中国央行也表示,人民币贬值是市场行为。而且过去一直指责人民币贬值是受政府操控的美国政府,面对这次人民币贬值也承认是市场的作用。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在提交给美国国会的半年报告中指出,人民币过去一年持续贬值并没有操纵嫌疑,主要原因是市场带来的压力。

  人民币贬值对中国的出口而言,是极大的利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能够飞速发展,出口功不可没。每天成千上万亿的商品出口使得中国制造遍布了世界各地。

  但那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事情。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中国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甚至出现过负增长。目前中国的出口形势依然不太好。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10.06万亿元,同比下降1.6%。

  显然,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刺激中国出口的增长。目前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依然没有多大作用。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目前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占第一位,投资占第二位。在消费品中,进口商品在逐年增加。小麦、大米、玉米大豆、肉类等农产品及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是中国主要进口商品,进口量持续保持增长。 

  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小麦、大米、玉米三大主粮合计进口同比增加22.0%,创近15年来的同期新高。大豆在去年创记录进口的形势下继续保持增长,上半年进口同比增加9.7%。猪肉、牛羊肉合计进口同比增加83.9%。10月14日数十家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在美国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签署合同,金额总值达21亿美元,进口总量达510万吨农产品。这一最新消息表明,中国对农产品的进口会越来越多。

  海关数据还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铁矿石同比增长9.1%、原油同比增长14%、煤同比增长15.2%、铜同比增长11.8%。 

  与去年同期相比,由于人民币贬值,中国为了进口这些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要多花很多钱,带来的潜在影响是外汇储备的减少和物价的通胀。

  人民币贬值的另一个最大影响,引发资本市场的担忧,为了规避贬值风险,使得大量资本外流。渣打银行9月2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人民币的贬值预期继续引发资本外流,估计年初至8月份非直接投资资本外流规模达4200亿美元。目前很多市场主体对人民币这一轮贬值仍处于观望,但这种观望或许会进一步加剧贬值预期。 

  潜在的通胀隐患,加上资本外流,这对仍在下行中的中国经济而言,并不是好消息。

  许多人应该还记得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那场危机就是以一些国家的国币贬值开始的。如果亚洲金融危机不记得,那最近两年俄罗斯与委内瑞拉面临的危机应该知道一点,这两国的危机也是以货币贬值为标志的。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做后盾,不怕人民币贬值引发危机。千万别有这种想法,如果对人民币贬值放任不管,等市场引发恐慌的时候,就晚了,会对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 

  在出口对经济拉动不再占主导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有必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来稳定人民币汇率,避免货币持续贬值,稳定的汇率比升值或贬值更符合目前中国经济的需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