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让文化消费成为经济转型新动力

  ·   2016-02-25  ·   来源:新疆日报
标签:中国;文化消费;新疆
打印
纠错

  刚过去的周末是节后第一个双休日,也是十三冬后,新疆冰上运动中的首度对公众开放的日子。速滑馆里格外热闹,出租冰刀的服务台前排起了长龙,一小时50元至80元的冰刀租金在人们看来是“大众消费水准”。许多年轻的夫妇带着孩子一起来,一家三口一块上冰。

  猴年春节,从内地到新疆,包含了体育消费的文化消费“爆发式增长”,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人民日报》发文《春节文化需求超乎想象》:春节期间,首都各家博物馆观众逾百万人次。从大年初一至初七,全国电影总票房近36亿元,同比增长78%,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新疆人文化消费的热情并不逊于内地,这个春节,不仅博物馆观者盈门,各家影院生意火爆,戏院剧场也是场场满员。十三冬的成功举办带火了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乌鲁木齐周边各大滑雪场这个春节天天爆满,天山天池景区游客接待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3%,全疆旅游收入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在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正在寻求经济转型新动力的关键时期,如此强劲的文化消费需求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面对爆发式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当下文化产品的质和量都有点跟不上趟的窘迫。影院虽然生意大好,但是却少有高质量的精品影片,如果有更具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出现,烂片便风光难再。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互动项目极其有限、更少有“接地气”的相关衍生品,让许多观众的深层次消费愿望无法满足。即使在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多是画展、灯谜、灯展这类传统项目,少有深具吸引力的创意产品让人们乐得花钱。乌鲁木齐虽然已经出现了新业态的实体书店,但还只是个例;在更多的实体书店,图书依然是唯一的文化产品,经营者没有将其当作大众文化的多功能综合空间和文化创意平台,因而没有让书店作为公共文化场所的功能充分展现出来。从另一角度来说,每到过年过节,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博物馆、影剧院、书店,也正说明当下文化产品的品类并不丰富,尤其缺少那些散落于小区之中,可以随时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文化消费的场所。在国内许多传统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当下,文化产业的产能却是严重不足。

  2015年年底,文化部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13年底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文化消费规模才刚刚超过1万亿元,文化消费缺口超过3万亿元。如此巨大的缺口便是供给侧的问题,这正是文化产业的潜力与机遇,也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专家预测,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中等收入人群的崛起,以“生活美学”为核心的个性化文化消费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使得文化企业的成长性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国家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文化产业是我区“十三五”要重点发展的产业,要努力把新疆文化产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新疆是文化资源大省区,可以深度开掘的文化品类很多;新疆的文化产业尚处在初级阶段,有识之士可以海阔天空、尽展身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让新疆的文化企业可以一路西进,探寻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新疆人强劲的文化消费需求更会成为新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相信,自治区的发展战略会为文化产业带来一系列的政策利好,让这个朝阳产业成长得更快,让文化消费真正成为自治区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