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下一程中的“改”与“盼”

  ·   2015-10-25  ·   来源:新华网
标签:十二五;新常态;改革
打印
纠错

   10月24日,新华网思客会在海南召开,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经济的下一程。图为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致辞,并发表题为《多元冲突:感知中国经济脉搏的重要触点》的主旨演讲。摄影 郭小天 

  新华网海口8月25日电 (记者 喻涛)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此刻中国经济的下一程如何迈步成为各方焦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如何从中高速增长中寻求平衡点,如何转入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新增长模式,怎样真正找准中国经济的“痛点”与“难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革激活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动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10月24日,借新华网思客会的平台,众多国内外经济学家、政企代表、跨界精英齐聚海南三亚,就上述议题进行了主题研讨。

 

  中国经济的“痛”与“难”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使得中国正在承受着经济转型中的阵痛。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24日举行的新华网思客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连续5年回落,并且恐怕很难再回到过去高增长的轨道。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波动周期的下滑形势中,但还没有触底。

  然而,面对这一轮下行压力,破题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难点究竟在哪?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会上直言,服务业市场开放才是深化改革的重头戏。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是服务领域。”迟福林认为,我国工业部门的市场开放程度至少在80%以上,而服务部门50%以上被行政垄断的格局尚未打破。

  刘世锦表示,高投资触底、减产能到位、新动力形成,这三个条件逐步具备之后,中国经济就会进入一个中高速增长、稳定发展的前景。

  但他同时指出,严重过剩的产能缩减不到位,效益下降的局面就会持续,甚至会引发一些局部的金融风险。因此,要防止中国经济在经济减速的过程中落入低效益、高风险的陷阱。

 

  下一程中的“改”与“盼” 

  “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国的GDP有条件达到6%到7%的增长,问题的关键取决于改革。”迟福林表示,把握好服务型制造的转变、人口城镇化的转型、服务型消费的转移这三大现有趋势,将缓解短期经济下行的压力,释放经济增长的巨大内需潜力。

  樊纲希望,中国经济的下一程不要再出现经济过热、投资过热,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今后中国在处理经济的周期性因素时才不会这般艰难。

  刘世锦则提醒,今后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双降”等宏观政策的放松上,而忽视甚至放弃实质性改革的推进。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就很可能贻误时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