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曾书柔)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青联界别4日的小组讨论会上,来自澳门的李佳鸣委员有关城市可居住性问题的发言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便在会议间隙对她进行了采访。
李佳鸣委员从她与家人、朋友的实际体会谈起,认为最近几年来,中国大城市的可居住性呈下降趋势。她说,大城市人口膨胀,道路交通越发拥挤,物价走高,使城市承受了巨大压力,需要深层思考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问题,并应把未来的发展重点放在乡镇这一层面。
李佳鸣说,乡镇发展了,不但可以减轻城市的居住压力,更可以解决农民工就近就业问题,使城乡均衡发展。她认为,政府可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大学到乡镇落户。落户后,超市、饭馆、文化行业等会应运而生,十年二十年过后,当地自然就能发展起来。当然,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下乡镇的公司应以科技、软件等非工业类为主,金融类、服务类的企业可留在城市。
她以美国硅谷为例,指出硅谷所在地原本就是一个距离旧金山一小时路程的乡镇。在大批软件公司的带动下,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她说,在国外,城乡发展是均衡的,许多外国人都愿意住在镇上,因为大城市居住环境永远没有乡镇好。而在中国,大家对乡镇的概念,只有开荒旅游。因此,需要由国企来带头,把乡镇发展带动起来。比如在北京,大可以把一些企业安置到怀柔、通州,还可以进一步再往外走、往下走。大学也一样,为什么不能在远一点的地方呢?大学过去了,老师跟着过去,服务业、科研单位也要跟着过去。比如,把一些名牌大学搬出北京,无论搬到哪里,保证不下十年,当地发展一定会非常繁荣。
当然,她也承认,这里面会涉及到利益问题,需要详细部署。但从北京市、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来讲,在城市规划的时候,有些细的地方考虑得不足,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