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莫言: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本刊记者 唐元恺 • 2012-10-19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童年烙印

莫言最先引起评论家和读者注意,似乎是他198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Transparent Red Radish)。

这“红萝卜”的首次露面,已是小说的后半部了。倘若去掉它,还是个完整的故事。很显然,这是一个意象。其每每出现在饥饿需要觅食的状况下,无论是“食物”还是“性”。应该说,“饿”一直缠绕着莫言,甚至是其创作的动力与源泉之一。小时候他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当作家,就是因为邻村一“右派”大学生告诉他--“当作家可以一天吃三顿大白菜肥肉馅饺子”。

莫言是农民的儿子,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农村,童年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全民饥荒时期,饥饿使一切都改变了模样,村里的孩子个个都像一条饥饿的小狗,终日寻找可以果腹的食物,很多诸如树皮树叶草木虫鱼等今天看来根本不能入口的东西,甚至泥土和煤块,也成了“美食”!他们用肚皮思考人生,用牙齿探索世界,而着实练出了一口锋利的牙齿,后来其中一个当了电工,他的工具袋里没钳没刀,铅笔那样粗的铁丝毫不费力就可以咬断。

“《红高粱家族》表达了对历史和爱情的看法;《酒国》表现了对人类堕落的惋惜和对腐败官僚的痛恨。这几部小说看起来迥然有别,但最深层里的东西是一样的,就是一个饿怕了的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还说,“当成为作家之后,我开始回忆童年时的孤独,就像面对着满桌子美食回忆饥饿一样。”

在莫言日后的许多小说中,都能看到童年的影子。而故乡高密,更是他的“文学故乡”--创作的触发点和灵感的永久源泉,其作品的大多数故事均发生在那里。

事实上,高密比莫言“早出名”,名人远远不只他一位。它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泥塑、剪纸、尤其是“扑灰年画”--“中国一绝”,全国独此一家,世界上也属独特画种,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看作中国民间艺术“三宝”而誉满天下。至今,他还常常回到故乡“生活”,写作,所有题材都植根于他自己的生活,扎根故乡并不断吸吮民间营养,使之生发无数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和奇诡的梦影,更培养了其深入到民族深处的关照能力,让作品既泥土又狂野,既荒诞又现实,把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融为一体,这也是诺奖委员会给出的的获奖理由:“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莫言文革时辍学,农村劳动多年。很小就整天在田野里与牛为伴。“我对牛的了解甚至胜过了我对人的了解,我知道牛的喜怒哀乐,懂得牛的表情,知道它们心里想什么,但它们安详地吃草,根本不理我。我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缓慢地移动……”他学会了自言自语,“那时候我真是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而且合辙压韵。”有一次,他对着一棵树自言自语,母亲看到大吃一惊,回家对丈夫说:“他爹,咱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了?”后来他长大了一些,参加了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但“喜欢说话的毛病”给家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母亲痛苦地劝告我:‘孩子,你能不能不说话?’我当时被母亲的表情感动得鼻酸眼热,发誓再也不说话,但一到了人前,肚子里的话就像一窝老鼠似的奔突而出。话说过之后又后悔无比,感到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教导。”所以当他开始写作时,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莫言(“don't speak”in Chinese)。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国务院:年内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庆祝中国乌干达建交50周年招待会在京举行
《波西米亚人》揭幕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中国要求韩国、西班牙保障中国公民合法权益
外交部:要求韩方严惩暴力执法致亡责任人
美《新闻周刊》明年停发印刷版专攻数字版
第67届联大选举产生5个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法国重申将对马里军事干预行动提供后勤支持
中国海军今在东海组织军地联合维权演习
中国海军19日在东海组织大规模联合维权演习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从未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所创造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和文化基因,而且是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