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会相当严峻。最先受到冲击的是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自2008年10月以来,中国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因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关闭或减产,农民工回流返乡的现象逐步出现。占据中国劳动力输出数量前茅的西南省份四川省到去年年底,已有约78万在他乡务工的农民工返回了家乡。
即将走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也要面对寒冬。中国从10年前开始扩大招生。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来自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显示,2009年将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据保守估计会有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而面对他们的却是一个因金融危机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急剧衰退的就业市场。由于就业困难,2009年的研究生考试吸引了中国124.6万大学生,比上年增长近5万人,这其中相当部分学生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继续留在学校深造。
唯一值得让人欣喜的是,就业危机促使许多人开始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观。到中小城市、乡村寻求就业机会、自主创业,降低择业标准、找准定位,成为了许多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
严峻的就业形势已引起多方关注。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探索,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准就业”方案预计于2月份正式启动。该方案将改变传统的大学生等待就业岗位的模式,把大学生集中起来,以高校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进行实践培训,通过国家标准让大学生在“准就业”岗位有一个过渡期,然后走向就业岗位或创业,从而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中国政府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保证群众就业作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为保持经济增长,2008年11月初启动的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的刺激方案,有望有效地刺激内部需求并创造就业机会。如果这些刺激经济的项目都能尽快落实和上马,必将会重新造就一个活跃的就业市场, 并衍生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机会。因此,乐观的预测是:“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