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暖冬加剧气候异常
吕 翎 • 2008-01-11 • 张志萍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入冬以来,生活在北京的人都能感到,京城的冬天越来越暖了:初雪比往年晚了10天,2007年11月、12月平均气温超出正常年份2℃~3℃。

根据中国气象局不久前公布的报告, 2007年是中国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0.6℃,比常年(9.3℃)偏高1.3℃。

气温升高使2007年冬天变得格外暖和。而气温偏干已使中国部分地区出现冬旱,长江中游地区更是遭遇50年罕见的冬旱。

专家警告说,气候变化将对中国构成现实性威胁,主要表现为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等。来自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消息显示,随着全球变暖,中国冰川面积严重萎缩,5年来缩小了7.4%。近年来有加速变化迹象。

入冬以来的干旱现象迅速向全国蔓延,并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令人忧虑的新趋势:以往旱灾多以中国华北、西北为主,而现在江南、华南、东北等传统多雨湿润地区也频繁发生严重旱情。

2007年12月初,位于中南部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平时动辄几千平方公里的浩瀚水面,只剩了不足50平方公里。这是有记载以来鄱阳湖最小的面积。2007年初的时候,向来以雨量充沛著称的中国最南部省份海南省上百座水库、山塘干涸,几十万人饮水出现困难。而被誉为“千河之省”的四川、素有“江城”之称的重庆,2006年却发生了冬春夏秋四季连旱,严重程度更是百年不遇。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消息说,现在全国31个省份没有一个不发生干旱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旱灾频次明显加快,每3年就发生一次重旱甚至特大旱。旱情持续时间更长,跨季、跨年的旱灾越来越频繁。如华北大部分地区已连续14年干旱,这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十分罕见的。

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近些年来,旱灾波及的范围已远超出农业,不仅威胁中国粮食安全,而且造成数千万人口饮水困难,工业生产、生态环境受到直接影响,一般年景经济损失占全国GDP的一个百分点以上。

旱灾造成的损失也呈加重趋势。上世纪50年代,全国每年因旱损失粮食43.5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5%;90年代,每年损失209亿公斤,占比4.4%;而自2000年以来,每年损失升至370多亿公斤,占比已达到7%以上。

2007年,中国有近4000万公顷农作物受旱,其中绝收近350万公顷,因旱造成粮食损失373.6亿公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水资源供需矛盾也就越来越尖锐。中国抗旱的问题,即水资源紧缺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为此,中国要有对形势的清醒认识,做好迎接这一长期挑战的充分准备。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