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当未富先老的困境到来的时候
• 2007-01-22 • 张志萍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目前,中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是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20%,亚洲的50%。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1%,并正以年均约3%的速度增长, 2050年将占31%,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两倍。可以说,今后的100年对于中国来说都将是一个老人的世纪。

西方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至1万美元,而中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这意味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的考验。世界银行不久前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在实施“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步入婚育年龄,“421”家庭现象(即一对年轻夫妇要照顾一个孩子和双方的父母)将会在今后的一二十年里变得越来越普遍。中国的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将会使得许多家庭不堪重负。

人口老龄化使得中国的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高速增长、为老人提供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等,因此,如何在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解决好养老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应该看到,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一直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的,如何适应城镇化过程中数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未来十几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达1亿多人,被征地农民有4000多万,还有1.3亿农民在乡镇企业从事二三产业,目前对于他们的社会保障还很微弱。此外,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后,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变得极为突出。

随着中国经济成份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大量劳动者以灵活方式就业。旧有的依托固定单位的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不能适应新的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如何把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覆盖范围也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006年12月12日,中国首次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状况,表明了中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表明了中国在重视老龄问题、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决心。

虽然从现在开始的今后25年,中国处于一个人口总抚养负担最轻、人口年龄结构最佳的“黄金”时期,这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一个战略准备期。但是目前一些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压力的突显表明,如果我们不抓紧目前的有利时机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到2030年以后老龄化形成“洪水”之势时,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而只有真正解决好了整个社会的养老问题,才能为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