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国家图书馆的跨越
吕 翎 • 2008-10-24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镇馆之“宝”

此次二期新馆开馆 最大的亮点是,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全套《四库全书》也将搬入新馆,并揭开神秘的面纱,首次向读者展出。这是《四库全书》自1915年首次搬家之后的第六次搬迁。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善本,除《四库全书》外,其余所有的古籍善本,都还将保存在老馆书库。

盛世修书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四库全书》的编纂始于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统按经、史、子、集编定目录,名曰《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是对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四库全书》全部采用手抄,工楷写成。两部《四库全书荟要》和七部《四库全书》的抄写,先后选拔录用抄写人员3826人。

据国图副研究员赵前介绍,7部《四库全书》流传至今只剩3部半,国图收藏的文津阁《四库全书》是现今唯一完整拥有原架、原函、原书一体的一套《四库全书》。

新馆地下一层设计了一个由三层防护隔离开来的区域--稽古厅,共有500多平方米,这就是《四库全书》的“新家”:用来放置《四库全书》128个书架和所有书函、善本的地方。其中,南、西、北三面为书墙,放置着与四库全书有关的书籍;区域中部摆放木桌椅,供读者阅览。《四库全书》藏书区位于东面,与阅览区隔着两层玻璃幕墙和一扇白色的双开自动门。

据陈力透露,藏书区平日不对外开放,读者只能隔着玻璃墙感受四库全书的存在。在特定的日子,比如重大节假日时,会限时让观众一睹四库全书的真容。届时,会开启自动门,读者可以透过玻璃幕墙远观全套36304册四库全书,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四库全书此前一直藏身在地库内,偶尔出来展览也只是拿出其中的几册,从未全套同时出现。

除四库全书外,清朝乾隆皇帝使用过的128个楠木书架将一同搬进藏书区。在两层玻璃幕墙内,设置有一扇白色的双开自动门。为防止顶棚光线照射对古籍造成伤害,自动门一般都处于紧闭状态。藏区内配置了恒温、恒湿、消防、安防及防紫外线等设备,使藏区环境达到一级文物保护标准。其中的消防设施是目前最先进的气体灭火系统,警报拉响30秒后,大门自动关闭,同时喷射干冰降温灭火,消防设施喷出的气体无论对善本还是对人体的损害都将减到最小。

 

背景资料:

国家图书馆概况

(资料来源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国家图书馆始建于1909年9月9日,1912年8月27日正式开馆接待读者。国家图书馆的外文书刊购藏始于本世纪20年代,是国内典藏外文书刊最多的图书馆,并大量入藏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出版物,是联合国资料的托存图书馆。截至2007年底,馆藏文献资料总量达2,631万册(件),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中文文献信息收藏中心,国内最大的外文文献收藏基地,是国家总书库。

截至2007年底,国家图书馆各类资源如下:

中文图书 4,732,210册。包括中文普通图书、港台图书及海外出版的中文图书。

外文图书 3,410,844册。包括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图书。

中文期刊 50,283种,6,070,670册。

外文期刊 46,108种,6,443,569册。

中文报纸 7,553种,105,248合订册。

外文报纸 1,699种,89,881合订册。

古籍善本 中文善本古籍27万余册;敦煌吐鲁番学文献资18,848册/件;少数民族语言类文献16种151,873册/件。

缩微资料 1,346,547卷/张/片。

国际组织与外国政府出版物 50余万件。

音频资料 4万多张。

视频资料 10万余张/盘/盒。

数据库 购买、自建及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中英文数据库127个。

   上一页   1   2  

今日要闻更多
中石油将在长庆油田建最大储气库
铁道部:火车票实名制试行效果非常好
晋冀鲁等九省区遭大到暴雪袭击
伊拉克要求250名美国“黑水”公司雇员离境
印度拟一年内首次试射洲际导弹
1月经济数据或今发布 预计CPI增1.8%
安监总局:对瞒报事故提高等级调查处理
土地整顿风暴升级 “陈年地王”被迫快步入市
中国三网融合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复旦大学“曹氏DNA调查”项目锁定重点区域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