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中国话剧 百年舞台
吕 翎 • 2007-07-03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第3幕:

1934年7月,一部名为《雷雨》的剧本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立即震动了中国文坛和整个社会,被认为是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与高峰之作。此时,其作者曹禺只有22岁,《雷雨》是他的处女作。据统计,这是中国演出场次和演出团体均最多的一个剧目。去年,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雷雨》的一个宫廷克隆版。

《雷雨》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来自乡下的女主人公到城里探望当佣人的女儿,却与30年前的恋人邂逅,后者当年抛弃了她,改娶一个富家女子。在这个大家庭,母子实为情人,一对恋人实为兄妹……几个人物之间,一场悲剧已经不可避免。

曹禺在剧表现了罪恶、痛苦,揭示了灵魂深处人性与非人性对立、转化的过程。不难看出,作者深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和易卜生的影响,他完全运用了“三一律”,戏剧结构以及各种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甚至细节都组织得完美无缺--两个家庭8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而最终的悲剧结局其实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与每一个伏笔之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地震撼剧内外人们的灵魂。

 

第4幕:

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日救亡斗争中,话剧以其短平快又通俗易懂的艺术优势,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武器。郭沫若等艺术家们从历史中发掘道德力量和抗争精神,指引现实。而歌德作品被彻底“中国化”的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把舞台放在了街头,长演不衰。它讲述一对父女从日本侵略者强领的东北沦陷区逃亡,流落街头卖唱,女儿不愿唱,父亲举鞭要打,观众中一位青年高喊:“放下你的鞭子!”父女二人转而向观众泣诉亡国奴的悲惨命运。这类剧目的演出总能取得荡人血气、激励群情的效果。

 

 

第5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成立以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各地众多的话剧院团以及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在国家的扶持下建立起来,开始了战争年代没有条件实现的正规舞台艺术探索。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被大力引荐到中国,成为指导中国戏剧院校教学和戏剧院团演出的系统方法。

此时,中国话剧也迎来的她的春天。1950年,著名作家老舍写出了以北京一条臭水沟的变迁反映社会变革的剧本《龙须沟》。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主任焦菊隐(曾留学法国在国外学话剧),任北京人艺总导演。1931年参与筹办北京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并任校长的他善于把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观点和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话剧艺术当中,从而创立了自己的导演学派。”焦导演强调以导演为核心的共同创造思想,主张演出集体必须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二度创造’,下基层体验生活成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项制度。。”《龙须沟》的主演之一郑榕回忆说,焦菊隐要求演员必须有真实的内心感受,强调演员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带头组织演员下基层体验生活,以深入开掘和鲜明体现人物性格形象为创作目标。

1957年,老舍创作了三幕话剧《茶馆》,以“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构思,把几个时代的70多各色人等纳入同一舞台,招之而来挥之而去,高度凝练地刻画了旧中国的病态现实。可是,它没有贯穿事件与情节,甚至没有什么揪心的悬念、激烈的冲突,全靠人物本身抓人。很显然,这不符合戏剧常规。老舍因这个剧本而遭到激烈的批评。可他是幸运的--遇到了焦菊隐,碰到了北京人艺(拥有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如果不当演员,他们很可能会成为画家、作家……)。经过一代艺术家的艰辛创造,老舍的天才灿烂地展现在了舞台上。《茶馆》不仅没有夭折,而且被誉为“话剧艺术中国化的最高成就”,征服和拥有了几代观众。1980年9月,它应邀赴欧洲演出,代表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之后,还曾到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演出,反响强烈。美国纽约的一家曾经用英语演过此剧。

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灾难,更是文化的灾难,之后整整10年,中国舞台几乎失去了话剧的身影。其间,老舍、焦菊隐、田汉等一批极具才华的话剧艺术家被迫害致死。

 

 

第6幕:

“文革”结束之后,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文化艺术舞台则是以话剧首先“报春”的。

1978年,上海上演了一出名为《于无声处》的剧目。在当时,这可是一个“敏感题材”。它反映了1976年4月“文革”结束前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总理、痛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后者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可该剧首轮演出期间,这一事件尚未得到平反。演出如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社会。不久,中共中央宣布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同年在北京,《茶馆》主演于是之领衔的表现一个家庭与“四人帮”做斗争的《丹心谱》也引起巨大反响,有观众甚至带着铺盖在售票处前整夜排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